1 汉语释义元语言的结构、词义、数量特征 1 厦门大学 苏新春 一.释义元语言的结构特征 释词在结构上总的要求是结构单位尽量小些,使之使用起来更具灵活的搭配组合能力。通过词与词的灵活组合使元语言的表意功能得到几何式的扩张。在提取元词集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词素义与词义之间呈叠加式关系的复合词,特别是并列式、偏正式的复合结构能分则分。 在词的结构单位与词义载量之间有一层这样的关系,词的结构越复杂,词义的含量越丰富,词的适用范围也就越小。这实际上就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内涵越丰富,外延越小。任何语言要素通过一次次的组合,形成一个个大大小小不等的语言层次。其实这并不单单是个纯结构形式,或纯语言物质上的问题,而是直接与语言的表达功能紧密相关。因为每一个大小不等的语言要素不仅是它们的结构外壳不同,而且在这个外壳的内部,所存在的语义状态也大不相同。正因为这点,也就造成了它们在意义表达功能上的巨大差异。而“词”所要研究的就是它的意义与形式的不可分。如果分开后意义发生了变化,就说明它具有不可分性;如果分开后意义没有出现变化,就说明它具有充当“词”的必要性。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在并列式、偏正式组合的复合性词语中。当词义与词素义的关系不是化合式,而是叠加式时,它并没有获得新义,也没有获得在词汇群中独特的指称性,反而给自己在指称能力和使用范围上增加了诸多限制。像这样的词语在意义的组合上就属于可分可合型。这样的词语就应以拆分的形式来入选元词集。 如:阿婆:⑶尊称老年妇女。在“尊称„„”这样的结构中,后面的部分显然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指称实体的,是作为一个概念来出现的,如果把“老年妇女”作为一个词语单位也是可以的。这样做符合词汇学上对“词”定义的要求,即指一个概念,充当一个最小的句子成分,指称一个客观事物。但仅此要求对释义元语言来说就还不够。因为它是“老年”“妇女”两个构词单位意义的简单相加,并没有出现新的转化词义。而且它们各自都有很强的组合能力。如“妇女”在《现汉》的释义中就出现了“中年妇女”“中老年妇女”“年轻妇女”“古代妇女”“已婚妇女”“外国妇女”“贫苦妇女”“贵族妇女”“妇女病”“妇女节”“农家妇女”等许多组合形式;如“老年”则有“老年男子”“老年人”“中年或老年的女仆”“老年男女”“老年时代”。类似的就应以“老年”与“妇女”两个结构被选。看起来在这里是一个拆成了两个,可这两个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