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高等教出版社 2000年7月第一版 。 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科学 人们常说的微生物 (microorganism, microbe) 一词,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或简单地说是对细小的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生物的总称。指显微镜下的才可见的生物,它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词。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例如近年来发现有的细菌是肉眼可见的, 1993 年正式确定为细菌的 Epu lopisciu m fishlsoni 以及 1998 年报道的 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均为肉眼可见的细菌。所以上述微生物学的定义是指一般的概念,是历史的沿革,但仍为今天所适用。 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建立的贡献 巴斯德和柯赫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 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就: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两方面进行分析。能够例举: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微生物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过去瘟疫的流行,现在一些病原体正在全球蔓延,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 之势;食品的腐败等等具体事例说明。 第三章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基本知识点: 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稀释倒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 肽聚糖单体是由 N-乙酰葡糖胺和 N-乙酰胞壁酸以 N-乙酰胞壁酸、β-1,4 糖苷键结合的双糖单位。 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六大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能源。 根据电子供体微生物可分为无机营养性和有机营养型。 按物理状态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半固体和液体。 重点难点: 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在固体培养基上,部分菌丝伸入培养基内吸收养料,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