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一、文学常识《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陶渊明(约 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辞,即赋,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散文。由于来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洁,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协助友好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体现一种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止;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陶渊明从 29 岁起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41 岁时,最终一次出仕,做了 85 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本文作于他辞官之初,论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体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一样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详细的景物和活动,发明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本文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诚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欧阳修甚至说“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而已。二、原文及译文余家贫,耕植局限性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除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正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此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