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 第三节《光的折射》教案 2 沪科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本节是在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光的折射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好本节课有助于学生学习透镜的有关知识,为学生分析自然界的折射现象提供理论的根据。也为高中的光学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懂得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懂得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试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体方向;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2)能力目的:培养学生的观测、试验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折射初步规律根据:初二学生刚接触光学的知识,对光路的规律较生疏。教学难点: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规定画出折射的光路图。二、教学教具:大烧杯、水、筷子、小烧杯、光具盘、三棱镜、激光三、教学措施:1、以试验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逐渐分析、归纳得出结论。2、鼓励学生从各个不一样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3、突出折射知识的实用性,理论联络实际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分析处理问题的次序和措施,培养学生说理能力。根据:学生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实社会需要学生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处理某些实际问题。四、学习措施:观测法、归纳法、试验法、分析法、比较法、作图法等。五、教学程序:1、新课引入:[教师演示试验]小烧杯中盛水,观测没有盛水和盛有水的烧杯底深浅的变化,以及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中部分有什么变化。(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学生的观测与动手能力)试验前,让学生猜想一会儿。问:为何烧杯中倒入水后,烧杯底深度会看起来变浅,水中的筷子会看起来向上弯折,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2、重要教学过程设计:(1)[演示试验]光从玻璃斜射到空气中,观测在玻璃与空气接触面处发生的折射现象。自主阅读书本 84—85 页的内容找出光的折射概念: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的现象(2)[学生分组试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师强调科学探究的一般措施: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设计试验 4、进行试验 5、分析论证 6、得出结论 7、评估交流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