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第五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4) 第二节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 大纲规定: 一、熟悉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措施 二、掌握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 本节知识构造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络、区别来记) 一、重大危险源的评价(熟悉)P102-106 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内容。 目前,可应用的风险评价措施有数十种,如:事故树分析、危险指数法等。 本节评价措施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中提出。 在大量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中毒事故资料的记录分析基础上,从物质危险性、工艺危险性入手,分析重大事故发生的也许性大小以及事故的影响范围、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综合评价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并提出应采用的防止、控制措施。 怎样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价?包括八部分。 1.评价单元的划分 2.评价模型的层次构造 3.数学模型 4.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 B111 的评价 5.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 B112 的评价及工艺——物质危险性有关系数确实定 6.事故严重度评价 7.危险性抵消因子 8.危险性分级与危险控制程度分级 (一)评价单元的划分 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 一般把装置的一种独立部分称为单元,并以此来划分单元。每个单元均有一定的功能特点,如原料供应区、反应区、产品蒸馏区、吸取或洗涤区、成品或半成品储存区、运送装卸区、催化剂处理区、副产品处理区、废液处理区、配管桥区等。 在一种共同厂房内的装置可以划分为一种单元;在一种共同堤坝内的所有储罐也可划分为一种单元;散设地上的管道不作为独立的单元处理,但配管桥区例外。 注:装置区中重要配管桥不一样于装置工艺或贮存单元,应作为-个单元来考虑,其危险性重要是支柱或架设在架台间的管桥长度及在其上支撑的钢管 (二)评价模型的层次构造 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乘积,即危险性评价首先取决于事故的易发性,另首先取决于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的严重性。现实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由生产物质的特定物质危险性和生产工艺的特定工艺过程危险性所决定的生产单元的固有危险性,并且还同多种人为管理原因及防灾措施综合效果有亲密关系。(此前出过题) (三)数学模型 现实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如下: 式中 A——现实危险性; (B111)i——第 i 种物质危险性的评价值; (B112)j——第 j 种工艺危险性的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