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南昌八一中学三模)下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我国四个地区粮食生产有关数据资料。读表回答 1~3 题。甲乙丙丁耕地面积比重40.15%20.43%32.58%6.84%从业人口比重19.91%28.5%46.89%4.7%粮食商品率38.5%15.4%29%27.2%1.有关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区域排列对的的是( )A.黄淮海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南方地区B.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黄淮海地区C.黄淮海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2.甲地区粮食商品率远高于其他地区的重要原因是( )A.复种指数高B.粮食单产高C.化肥农药投入量大D.人均粮食占有量大3.有关四个地区农业生产要素的比较,论述对的的是( )A.热量:甲>乙B.光照:乙<丙C.水分:丙>丁D.土壤:丁>甲1.D 【解析】本题考察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差异。在四个地区中,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最高,农业人口众多的黄淮海平原粮食商品率最低,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南方地区从业人口所占比例最多,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的西北地区的农业从业人口比重最低,故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区域分别是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2.D 【解析】本题考察我国种植业的分布特点的差异及原因。在四个地区中,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远高于其他地区的重要原因是人均粮食占有量大。3.C 【解析】本题考察农业的区位条件影响等。从热量条件上看,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从光照条件上看,南方地区<黄淮海地区;从水分条件上看,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从土壤条件上,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山东济宁二模)畜牧业集聚率是指某省区的畜牧业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下图为我国各省区畜牧业平均集聚率的重心变化示意图(1980—)。读图完毕4~5 题。4.由图可知( )A.山西成为我国畜牧业最发达的省份B.东北、华北的畜牧业地位明显提高C.南方地区的畜牧业总产值持续下降D.老式草原牧区的天然优势得以体现5.我国各省区畜牧业平均集聚率的重心变化,重要的拉力原因是( )A.气候、植被B.地形、水源C.市场、饲料D.交通、劳动力4.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重心位于山西,但不能阐明山西成为我国畜牧业最发达的省份;我国畜牧业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阐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的畜牧业地位明显提高,南方(西南)畜牧业比重下降但不是总产值下降。5.C 【解析】本题考察农业的区位原因。我国北方地区气候较合适牧草生长,尤其是内蒙古东部等地,草场茂盛,发展畜牧业饲料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