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练习题设计者:李振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解释加点的词语: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2、环而攻之.而不胜 3、池.非不深也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8、天下顺之.9、故君.子.有不战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__通()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通()C■属予作文以记之。___通()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__通()三、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A、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天下之所顺B、故:故曰,域民……扶苏以数谏故C、之:三里之城多助之至D、利:地利不如人和兵革非不坚利也四、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3、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五、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六、理解回答:1、本文开头指出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是“”,意思是,也就是下文所说的“”和“”,这反映了孟子“”的政治思想。2、文中借战争论述了实行“王道”的重要性,这一则短文的论点 3、文中语句填空。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4、文中的“君子”指谁5、从本文可以看出,决定战争胜利的三要素是、,其中最主要的是。6、“得道者”指,“道”指,“君子”指“道”的得失决定了什么(用原文词语概括)。7、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等论证方法。8、本文论述逐层推进,试理出思路。答:先以战争中的情况为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揭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点,接着对论点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与阐述。9、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身7、行拂乱其所为过10、而后作色10、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11、请你根据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