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RVS 与 drgs 在医院绩效分配中的应用当前,许多医院在开展以工作量评价为基础的绩效分配模式,其中应用较多的是 RBRVS 工作量绩效。与此同时,许多大医院开始应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来评价临床技术水平,使得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合理。绩效费率制是近几年医师费概念引入境内后开始使用的一种绩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本质上与收支节余法是同一类,都是基于收入的核算方法。原则上只计算医生直接收入,不计算开单给第三方科室,如检查、化验等间接收入。对直接收入,依据医生的参与程度和项目难度,给予不同的绩效提取参数(绩效费率)。对药品、材料不给医生任何提成。 示例计算公式如下:(医师亲自操作的高难度项目收入×35%+医师亲自操作的中等难度项目收入×25%+其他医师需要亲自操作的项目收入×20%+医师指导操作的项目收入×15%+医师判读的项目收入×10%)- 可控成本相对价值尺度法(RBRVS)。基于以资源(或成本)为基础的相对价值系数,是以资源投入水平为评价依据,以相对系数为尺度,来支付医师费(PF,Physician Fee)的方法。RBRVS 的总点数,可以分成 3 个部分构成:一是医生的劳务点数或劳动价值点数(Work RVU);二是执业成本的点数(Practise Expense RVU),这一部分又分成器械类点数(Facility Practise Expense RVU)和非器械类点数(Nofacility Practise Expense RVU);三是保险责任点数(PLI,Professional Libility Insurance RVU)。由于执业成本点数可以细分为两个部分,所以也可以认为是 4 个部分构成。在绩效管理的应用中,一般选用劳动价值点数作为医务人员工作量的绩效评价依据,从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和风险角度评价医务人员的绩效。诊断相关疾病组(DRGs)的主要特点是以病例的诊断和(或)手术操作作为病例组合的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了病例的个体特征如年龄、主要疾病、并发症和伴随病,将临床过程相近、费用消耗相似的病例分到同一个组(Diagnostic Related Group,DRG)中。在 DRGs 系统的帮助下,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不同的医疗机构、不同的诊疗专业进行较为客观的医疗质量、服务绩效评价比较,并应用于付费机制改革。更重要的是各医院内部也可利用诊断相关疾病组分组的方法,对医院内部开展服务绩效等相关评价,应用于医院的自我管理,即科室与科室之间,同一科室不同时间段、同一科室内每位执业医生之间的工作量、服务绩效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价。基于 DRGs 的相关医院绩效评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