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_第1页
1/8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_第2页
2/8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_第3页
3/8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2015-04-09 来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我要投稿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管理 评论(1 人参与)脑血管病系由于脑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或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神经功能障碍,脑卒中则为急性发病的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发病率和复发率较高,是临床病死和病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上升,城市高于农村,其中缺血性卒中占 66.40%,出血性卒中占 23.40%。《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 概要》揭示了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呈明显增加趋势,心血管病患者达 290x106例、高血压患者达270x106例、脑卒中患者约 7x106例。目前,我国业已成为全球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同时也是脑卒中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由此可见,脑卒中已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因此其预防和控制应成为我国政府和医务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脑血管病是一组多危险因素性疾病,当某一个体存在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时,其罹患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性和可干预性两大类,前者包括高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和遗传等;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及其他心脏疾病、血脂异常、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肥胖、吸烟、不健康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营养摄取不合理)、酗酒、代谢综合征(MS)、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激素使用(如口服避孕药、绝经后激素疗法)、睡眠呼吸紊乱、血液高凝状态和炎症等,其中高血压为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应以预防为首要,尤其是一级预防,也称发病前预防,即早期干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减少或延缓脑血管病的发生。做好一级预防,可以极大地降低发病率。尽管脑血管病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不能被人为改变,但对其充分认识,有助于筛选、分辨脑血管病高风险人群。《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2010》指出:>55岁人群,年龄每增长 10 岁,脑血管病发生率增加 1 倍;同时,年龄的增长可对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在不同性别人群中,脑血管病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男性溶栓疗效不如女性显著。尽管,大多数女性患者发病年龄晚于男性,但其病情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均明显高于男性;与出生时体重低于 2500g 的婴儿相比,出生体重正常婴儿成年后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白种人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黑人。此外,脑血管病还存在遗传易感性和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