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基本理念、主要亮点和全面实施习近平的民法典“讲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切实实施民法典的重要讲话(2020年5月29日)习近平指出,安排这次集体学习,目的是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更好推动民法典实施。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一、《民法典》的基本理念(一)社会主义理念(二)自治理念(三)人文理念(四)诚信理念(五)绿色理念二、《民法典》的主要亮点(一)聚焦民生发展问题(二)助推营商环境改善(三)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目录目录(四)回应科学技术变革(五)强化疫情法治防控三、《民法典》的全面实施(一)立法机关要加强相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立法)(二)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三)司法机关要提高办案质量,统一民事法律适用标准,维护民法典的权威。(司法)(四)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普法)序言习近平指出,安排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目的是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更好推动民法典实施。民法典是民事权益保障的基本法。民法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典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法典范。民法典是党和国家机关要遵守的重要法律。(一)第五次民法典编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参与民法典编纂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民法典编纂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也必将更好地推动民法典全面有效实施24/9/11(二)民法典的前四次起草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1954年下半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建了专门的班子,开始起草民法典。1956年年底拿出了初稿,分总则、所有权、债权和继承四编,计有525条。1962年毛泽东同志指出,不仅刑法要,而且民法也需要,现在是无法无天,没有法律不行。1963年又指出,我们还没有制定刑法典和民法典,经验不足,我们也要搞。“批发”(民法典)为“零售”(单行法)1978年12月,邓小平说:“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82年5月7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接替彭真担任法制委员会主任的习仲勋,主持法制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讨论民法起草小组的工作。经讨论,继续采用制定单行法的模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李鹏委员长自始至终对民法典的起草工作非常重视。李鹏委员长自2002年以来,先后六次听取有关民法起草情况的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2002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随后颁布了《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等单行法。(三)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法典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颁行《中国民国民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新中国成立后,该法典在我国台湾省施行。1911年底,形成《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民法典草案。再往前追溯,就是《大清律》《大明律》《大唐律》《汉律》《秦律》等。法国民法典(1804)、德国民法典(1896年)、日本民法典(1898年)、苏联民法典(1922年)、俄罗斯联邦民法典(1994年)等。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