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建议自 2007 年以来,国家启动实施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农牧业灾害补偿机制,减少了生产经营风险,保障农牧民经济利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的同时,也为稳定农民收入奠定了基础。尽管农牧民在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时,需要支付一定的保险费,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从而减少了其可获得的最大纯收入。但同时,农业风险损失发生后的保险赔偿也减少了因损失发生而引起的收入大幅度减少的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后,一方面通过实行低费率、高补贴政策等规避农业风险,尤其是农业受灾风险对农民和农业的影响,改变“因灾致贫”的困境;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政策性农业保险成为补贴农民与扶持农业的有效工具,进而成为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有效载体。而且,当农民收入得到稳步提高后又会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从而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2. 促进农业生产,引导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发展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降低农业风险预期,农民通过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不仅将不确定性的农业风险损失转移了出去,稳定了农业预期收益,为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而且还借助农技和气象等部门专业技术指导与防灾防损措施的实施,规避和减少了农民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农业投资预期收益,加速发展以高效、生态和精准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二是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有效引导现代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政府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险种、风险责任、实施范围、优惠政策等内容,可以有效诱导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同时通过保险运作机制,转移与消减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农业风险及其损失,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壮大保驾护航,从而实现现代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3. 激发参保积极性,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撬动作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行对转移农业风险、减轻政府负担、引导农民积极参保等方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由于农业保险本身属于政策性保险,其在展业、承保、查勘理赔等方面的复杂性,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由于春季气候变化无常,给农业保险带来一定压力。穆棱市气候变化较大,连续2-3 年春季低温寡照,降水略多,土壤含水量较高,发生春涝。这时大部分作物尚没有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