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创业政策兑现大会上的讲话(xx市创业指导中心二楼会议室2015年2月12日14:30)同志们:在千家万户喜迎新春佳节之际,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联合举办全市创业政策兑现大会,对2014年度优秀创业基地创业项目、创业典型等发放扶持资金和奖励资金,以隆重而又热烈的形式弘扬创业、引领创业,很有激励意义。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广大城乡创业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一、充分肯定成绩,全市创业工作站在新起点。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全民创业工作,全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载体,坚持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服务“三位一体”,重抓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和大学生“三类群体”,创业工作有影响、有实效、有品牌。市本级和洪泽县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省级创业型城市”,盱眙县被评为“省级创业型示范城市”;29个创业项目、3个创业基地得到省级认定,争取扶持资金1842万元;全市新增创业1.4万人,创业带动就1业7.56万人,城乡创业环境满意率达到8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五项工作取得突出进展。一是创业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市委、市政府将就业创业核心指标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和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创业引导资金4800万元,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46亿元,分别较2013年增长65%和78%。全市加强创业工作组织领导,“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创业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力并进,人社、财政、统计、工商、国税、地税等25个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规划引导、资金投入、宣传发动等工作机制。政府推动引导创业、部门联动扶持创业、社会行动投身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二是创业扶持政策更加完善。全市坚持从市情实际和创业者需求出发,不断充实创业扶持政策,形成涵盖创业前创业中、创业后的全方位政策支持链。工商部门的“先照后证”、注册资本‘零首付”;税务部门的“一减两免”、“三项免税”;人社部门的“创业补贴”、“贷款贴息”等都较好体现了创业政策的引领作用。聚焦农民创业和大学生创业,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推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办法》,发放农民创业贷款6400万元、落实大学生创业实训补贴430万元。2三是创业培训效果更加明显。各地将创业培训作为创业工作的切入点,坚持城乡统筹、量质并重,有力提升了城乡劳动者的创业能力。开展“三年十万”创业普训“进社区、进乡村、进高校”行动,将城镇创业培训模式及补助政策扩大到农村劳动者和高校毕业生,组织“农民班”、“军嫂班”、“村官班”等特色培训100余期,培训劳动者3.31万人,培训后创业率超过30%。推动创业教育向校园延伸,在各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指导站”,组织大学生网络创业培训和创业模拟实训5300余人次,创业“星火”渐成燎原之势。四是创业服务能力更加优化。大力推进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组建“淮安创业网”,构建创业服务“一网通”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推行“一站式、一柜式”服务模式。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城乡基层人社平台,布局工作网点,创业服务“触角”延伸到城乡基层和大专院校。出台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认定市级基地20个,创建省级基地3个,在孵企业896家,带动就业1.3万人。各县(区)积极创建服务品牌,清河区扶持大学生创业淮安区扶持农民创业、淮阴区扶持妇女创业等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五是创业主题活动更加丰富。淮安创业工作“一年一主题、一年一亮点”。开展“创业政策落实年”、“创业服3务提升年”主题活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形成创业创富在淮安、创富商学院、创业大讲堂等诸多特色品牌各县(区)轮流召开创业工作现场会,展开了创业型城市创建的“接力赛”。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团市委、市广播电视台、淮安报业传媒集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淮安市“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引发社会热烈反响,共评选市级“大学生创业之星”20名,其中3名优秀选手当选全国“大学生创业之星”。这些成绩和荣誉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广大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