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子胃肠镜、支气管镜检查知识 主讲:赵小佳 一、内镜发展史 内镜(endoscopy)意为经体表插入器械,窥视有关脏器的变化。早期用于诊断,目前已成为介入治疗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内窥镜在 200 年里结构发生了4 次大的改进,从最初的硬管式内镜、半曲式内镜到纤维内镜,又到如今的电子内镜,影像质量也发生了一次次质的飞跃。最初 Bozzine 研制的第一台硬管内镜以烛光为光源,后来改为灯泡作光源,而当今从内镜获得的是彩色相片或彩色电视图像。这图像不再是组织器官的普通影像,而是如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观像,微小病变清晰可辨,其影像质量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一)内窥镜发展的四个时期 1 .硬式内镜阶段(1 8 0 6 ~1 9 3 2 ) 硬式内镜由德国人 PhilippBozzini 首创,由一花瓶状光源、蜡烛和一系列镜片组成,主要用于膀胱和尿道检查。 1895 年 Rosenhein 研制的硬式内镜由 3 根管子呈同心圆状设置,中心管为光学结构,第二层管腔内装上铂丝圈制的灯泡和水冷结构,外层壁上刻有刻度反应进镜深度。 1911 年 Elsner 对 Rosenhein 式胃窥镜作了改进,在前端加上橡皮头做引导之用,但透镜脏污后便无法观察成为主要缺陷, Elsner 式胃镜1932 年以前仍处于统帅地位。 2 .半屈式内镜阶段(1 9 3 2 ~1 9 5 7 ) Schindler 从 1928 年与优秀的器械制作师 GeorgeWolf 合作研制胃镜,最终在1932 年获得成功,定名为 Wolf-Schinder 式胃镜。之后,许多人对其进行了改造,使之功能更为齐全,更为实用。 3 .光导纤维内镜阶段(1 9 5 7 年至今) 1954 年,英国的 Hopkins 和 Kapany 发明了光导纤维技术。 1957 年,Hirschowitz 及助手在美国胃镜学会上展示了自行研制的光导纤维内镜。 2 60 年代初,日本 Olympas 厂在光导纤维胃镜基础上,加装了活检装置及照相机,有效地显示了胃照相术。 1966 年 Olympas 厂首创前端弯角机构。 1967 年 Machida 厂采用外部冷光源,使光量度大增,可发现小病灶,视野进一步扩大,可以观察到十二指肠。 近 10 年随着附属装置的不断改进,如手术器械、摄影系统的发展,使纤维内镜不但可用于诊断,且可用于手术治疗。 4 .电视内镜时代(1 9 8 3 年以后) 1983 年 WelchAllyn 公司研制成功了电子摄像式内镜。该镜前端装有高敏感度微型摄像机,将所记录下的图像以电讯号方式传至电视信息处理系统,然后把信号转变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