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池教学设计 建昌三高中 王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教科书化学选修4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等知识密切相关,它是电化学基础,也是原电池知识的延续,更是研究其应用的基础。在中学化学基本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指导工农业生产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学习电解池之后,学生将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和电解原理和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知识角度:高二学生在必修1、必修2 和选修4 中已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同时物理学中电学知识也相当丰富,学习本节内容并不陌生,难度不大。 认知角度:高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已充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也在迅速发展中,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实验探究的热情高,但都不够成熟,需要老师适时的组织和引导。 三.设计思路 电解池的内容是高中电化学的重点,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知识简单化、使学生能够掌握解题技巧从而轻松解题是关键。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学生掌握电解的原理,能够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整体设计上从复习回顾原电池知识入手,对比与电解池构造的差别引入新知,教学顺序为电解池的构造、工作原理、离子放电顺序、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其中安排有学生观察实验,电解Cu Cl2 溶液,充分体现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总结的能力。电解池的构造要与原电池的构造形成对比,方便学生理解。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安排学生的讨论环节,希望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电极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在课堂小结之后,有效的联系常考题型,安排随堂检测,以及时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立足新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本节课分组实验探究内容多,可利用广泛的网络信息资源,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教学信息容量,利用电脑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提高教学效率。 学法:1 主动学习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学生主动学习。 2 实验是反映化学学科科学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所以采取实验促学法:通过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