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解决白条问题 一、白条的概念 所谓“白条”,在会计核算中,是指与对务税务机关或财政部门监制的发票、收据等相对的单据。白条费用一般情况下不得在税前扣除,否则,不仅要按偷税论处,而且要按《发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白条的产生 在当前企业经营环境中,白条的大量产生,既有现实性的障碍,也有制度性的无奈。具体产生白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客观原因,供应商方面。 有的供应商根本就开不出正规发票,这主要是要因为同个人、个体户、小规模企业进行交易,如农民出售蔬菜,市民出租住房,个人提供有偿服务等,你去地摊上买二斤茄子,要求开张发票,不看白眼才怪。 上述个人、个体、小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小这类企业很多分收支不入账,销售不开票,采购不要票。小单位生存压力大,业主觉悟参差不齐,很多依靠偷逃税收或税收优惠得以立足。同时,当企业规模较小时,因为难以满足规范的大中型企业的批量要求,多数被大中型企业拒之于圈子之外,很难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在这种情况下,小企业只能与不规范的个体或小规模企业交易,由于进入不了规范的环境,个别企业要想独善其身、规范经营确实非常困难。举个例子,甲公司是一家小型生产企业,想规范做账,采购付款必须取得发票,但是,能提供发票的企业一般都是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嫌甲企业规模小,不愿与其合作。甲公司只好找小作坊或批发商供货,小作坊或批发商可以供货,但是开不出发票,如要开票,他们宁愿生 2 意不做。这就是产生白条的现实的深层的原因。 2 、主观原因 业务人员不提供正规发票,原因不外乎如下几条: 价格原因,开发票和不开发票的价格差很多,采购人员为了表现工作能力,自然认可低价; 业务人员自身原因,拿白条子报空帐,做大老鼠掏企业粮仓。 3、白条产生利害分析 作为财务人员,首先从内控的角度来判定公司的风险。也就是说要先排除业务人员自身的原因,办法很简单,要确认货物一定是运至仓库,在生产过程中周转使用了,也就是说入库单,出库单,生产流转单,产成品入库单等等单据都要齐全,必要时要进行实物抽查,月底盘点也要多留意。着重看是哪一类产品没有发票,或是哪个采购员没发票,财务人员以职业判断其拿不到发票的可能性,一定要将内控的漏洞堵死,否则早晚有一天机关败露,财务失察之罪难逃啊。 其次,从税务控制的角度来看。这是最简单的一环,现在的所得税率基本上都是25%,只要把无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