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为加紧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规定认真贯彻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贯彻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① 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② 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详细体现③ 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④ 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友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 2.国家高度重视新时期民族工作,“兴边富民”行动实行 10数年来,伴随边疆和民族地区群众生活的明显改善,各民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明显增强。这阐明( )A.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B.各民族共同繁华是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C.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D.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3.,中央决定大幅减免新疆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免除新疆困难地区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资金,同步,全国 19 个省市对口援助新疆资金将超过 100 亿元。这些举措体现了( )① 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华的原则② 国家富强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华的前提③ 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④ 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详细特点的结合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4.2013 年 5 月 1 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 66 周年龄念日。1947 年 5 月 1 日,这是一种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它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先河,建立了第一种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 )A.消除民族差异,实现民族融合B.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C.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D.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落后 5.为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友好社会”的号召,中国佛教协会邀请音乐家根据佛教“友好、和睦”的理念,首创了佛教交响乐“神州和乐”。悠扬的旋律、舒缓的梵乐,使人感悟“友好”之声。“神州和乐”的发明体现出(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重要起着积极作用B.宗教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C.宗教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D.宗教的本质发生了主线变化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措施》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① 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② 可以依法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有关法规③ 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④ 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