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过去称“劳动卫生”,现在称“职业卫生”或者“职业健康”。职业卫生主要研究工作条件,包括工作过程、工作组织和工作环境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创造安全、卫生、舒适、高效的作业条件,使工作适合于个人,进而使每个人都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最终达到保护劳动者心身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的。职业卫生实际上是指对各种工作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的损害或者疾病的预防,属于预防医学范畴。职业卫生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四大职责和四个原则。这四大职责明确了用人单位和职工在职业卫生防治中的责任和义务,而四个原则则指导了职业卫生服务的实施。一、职业卫生的四大职责:职业卫生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四大职责。这四大职责分别明确了用人单位和职工在职业卫生防治中的责任和义务。(一)用人单位的职责:用人单位在职业卫生防治中应承担的责任是多方面的,这些责任在法律上得到了明确规定。1、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职工交纳工伤保险费用。这是保障职工在发生工伤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和经济补偿的基础。2、履行职业危害告知和培训教育义务:(1)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法律要求主动参加职业卫生培训,掌握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职业防护用品的方法,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本单位的职业伤害防治工作。(2)用人单位应当对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并通过劳动合同、设置公告栏、警示标识和提供说明书等方式,告知职工作业场所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不得隐瞒其危害。3、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用人单位负责对本单位的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管理,定期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评价;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进行健康监护,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按照国家规定组织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承担相关费用,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职工。4、职业危害申报和报告: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危害项目和职业危害检测、评价结果。这是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重要措施。5、为职工提供健康保障:用人单位应采取必要的生产性职业卫生治理措施、采用有效的防护设施,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工作场所和作业环境,为职工提供个人防护用品。6、保护特殊劳动者: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人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孕妇、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