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样教学目的1.浓缩内容,理清思路。2.品味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教学重点品位课文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同学们,如果老师出个题目——说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以及这五样东西中最宝贵的一样东西。你该如何回答呢?也许你很果断,也许你很踌躇,也许你从未考虑过,不知从何说起。没关系,先让我们来借鉴和参考一下作家毕淑敏在《我的五样》中的选择和取舍吧。(此环节设计在于提出问题。储备思维,引而不发,调动兴趣。)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快速略读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写“选”,哪些段落写“弃”?2.学生回答。学情估计:a.“留”的内容归纳不易出错,可能有第 l 自然段至第 16 或第 17 自然段两种说法。b.因为快速略读的原因,可能很多学生凭经验会认为第 17 或第 18 自然段至完是“弃”的内容。应对办法:a.明确第 17 自然段是过渡段,即“留”的内容是第 1 一 16/17 自然段。b.明确第 40 段是写“弃”的最后一段。即“弃”的内容是第 16/17—40 自然段。3.模仿以“留”、“弃”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用一个字概括第 4l 一 45 自然段的内容。4.学生回答。学生估计:a.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触类旁通,但不一定准;b.课文内容不熟或概括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不会说或会说错。例如概括成“尾”或“想”。应对办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上思考,容易想。到“感想/感慨、抒情/议论”等概念,从而概括成“感”或“议”。(此环节设计考虑到了单元提示中“通过略读方法,把握内容”的要求,也考虑到了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落实了新课标“整体感知文本”的要求。)三、浏览全文,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理清课义思路(此环节意在进一步熟悉课文,做到从外而内的理解课文。既完成了单元提示中“理清课文思路”的要求,又为进一步品析课文做好了准备。)1.从内容上理清文章思路学情估计:因为前面整体感知中的概括,这个问题只是对已有学习成果简单的归纳过程,应该不难:课文以时问顺序按“留”“弃”“议”的思路展开全义。2.从表达方式上理清文章思路学情估计:如果缺乏几种基本表达方式的常识,这项工作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棘手。教师应对方法:a.简要补充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B.提示“留”“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