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电路板设计规范 制定此《规范》的目的和出发点是为了培养硬件开发人员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增强硬件开发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效率和开发成功率,保证产品质量。 1、 深入理解设计需求,从需求中整理出电路功能模块和性能指标要求; 2、 根据功能和性能需求制定总体设计方案,对 CPU 等主芯片进行选型,CPU选型有以下几点要求: 1) 容易采购,性价比高; 2) 容易开发:体现在硬件调试工具种类多,参考设计多,软件资源丰富,成功案例多; 3) 可扩展性好; 3、 针对已经选定的CPU 芯片,选择一个与我们需求比较接近的成功参考设计。 一般CPU 生产商或他们的合作方都会对每款CPU芯片做若干开发板进行验证,厂家最后公开给用户的参考设计图 虽 说 不 是产品级 的东 西 ,也 应 该 是经过 严格 验证的,否 则 也 会影 响 到 他们的芯片推 广 应 用,纵 然 参考设计的外 围 电路有可推 敲的地 方,CPU 本 身 的管 脚 连 接使用方法 也 绝 对是值 得 我们信 赖 的,当 然 如 果 万 一出现多个参考设计某 些 管 脚 连 接方式 不 同 ,可以细 读 CPU 芯片手 册 和勘 误 表 ,或者 找 厂商确 认;另 外 在设计之 前 ,最好我们能外 借 或者 购买 一块选定的参考板进行软件验证,如果没问题那么硬件参考设计也是可以信赖的;但要注意一点,现在很多CPU 都有若干种启动模式,我们要选一种最适合的启动模式,或者做成兼容设计; 4、 根据需求对外设功能模块进行元器件选型,元器件选型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1) 普遍性原则:所选的元器件要被广泛使用验证过的尽量少使用冷、偏芯片,减少风险; 2) 高性价比原则:在功能、性能、使用率都相近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价格比较好的元器件,减少成本; 3) 采购方便原则:尽量选择容易买到,供货周期短的元器件; 4) 持续发展原则:尽量选择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停产的元器件; 5) 可替代原则:尽量选择 pin to pin 兼容种类比较多的元器件; 6) 向上兼容原则:尽量选择以前老产品用过的元器件; 7) 资源节约原则:尽量用上元器件的全部功能和管脚; 5、 对选定的CPU 参考设计原理图外围电路 进行修 改 ,修 改 时对于 每 个 功能模块都要找 至 少 3 个 相同 外围芯片的成功参考设计,如果找 到的参考设计连 接 方法 都是完 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