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碳酸盐岩沉积相 §24-1 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一、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 ● 主要形成于温暖气候条件的浅海环境。 以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机械多种机制综合形成的一类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颗粒和灰泥(相当于杂基)的比例及其组合而成的多种岩石类型,是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深水碳酸盐岩多起因于风暴条件,形成于大陆坡及深水盆地中。具有叠覆递变的角砾化碳酸盐岩、具有鲍玛层序的典型浊积岩和深水超微化石及遗迹化石的组合层序是鉴别深水碳酸盐岩的重要相标志。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制于沉积环境,也与成岩环境和成岩作用密切相关。碳酸盐岩具有易溶性和易变性。 二、碳酸盐岩沉积过程和沉积作用 ● 潮坪碳酸盐岩——缺乏陆源输入物、海浪被阻止、潮汐为主的碳酸盐岩盆地环境,——古今分布最广的一类碳酸盐岩沉积。潮汐沉积作用带主要发生在: 1 )潮下带环境——高能、低能沉积带。 2 )潮间沉积带——具间歇能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和相标志。 3 )潮上沉积带——具暴露蒸发和交代作用标志。 潮坪环境中以物理—生物作用为特征所形成的藻叠层及其形态分带是划分潮坪环境(相)的主要相标志。 ● 海滩碳酸盐岩——主要处于缺乏障璧的开阔浅海(无广阔藻席);其次主要受制于波浪能量大小,在不同古地形和水动力条件作用下,形成鲕粒滩(岩)、内碎屑滩(岩)和生屑滩(岩)等,其中有发育的冲洗层理和交错层理,以及生物扰动构造。视岩性、结构和构造特征的变化,它们可分别组合成不同类型的相层序。 ● 生物礁碳酸盐岩——具格架的珊瑚礁碳酸盐岩,特定形成条件: 1 )造礁生物在迎浪带原地生长营造起来的。 2 )具水下凸起的地貌,沉积厚度比相邻地区大。 3 )具生物格架或只有造礁生物原地生长的痕迹。 4)于海面~水深 200m 以下,可延伸到 400~500m,取决于造礁生物所需的温度、阳光而定。 正确识别生物礁沉积体不同带的岩石学特征是划分亚相和微相的主要标志。不同相带的礁碳酸盐岩具有不同的生储条件。 ● 浅海风暴流及其沉积作用特征明显,具有良好的指相性。 在风暴流控制的浅海碳酸盐台地,分为正常天气和风暴天气,从而双向或出现由于风暴波能的巨大的风暴潮,一般风暴潮差在 6m 以上。风暴潮冲刷岸滩或浅滩产生潮水回流,变化于正常浪底之下,形成风暴沉积物。风暴岩具有类似鲍玛层序的相层序,但底模(钵模)构造、丘状交错层理和生物逃逸是鉴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