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技术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磁共振成像 是利用处在静磁场中人体内的原子核磁化后,在外加射频磁场作用下发生共振而产生影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2.弛豫 当停止射频脉冲后,被激发的氢原子核把吸收的能量逐步释放出来,其相位和能级都恢复到激发前的平衡状态。 3.横向弛豫 驰豫期间,横向磁化矢量逐渐减小直至消失的过程。 4.纵向弛豫 驰豫期间,纵向磁化矢量开始恢复的过程。 5.T1WI T1 加权,图像对比度主要来自组织间的 T1 差异。 6.T2IW T2 加权,图像对比度主要来自组织间的 T2 差异。 7.质子密度加权像 图像主要反应不同组织间氢质子在含量上的差异。 8.重复时间 TR 脉冲序列执行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第一个RF 激励脉冲出现到下一周期同一脉冲再次出现所经历的时间。 9.回波时间 TE RF 激励脉冲的中心点到回波信号中心点的时间间隔。 10.对比度噪声比:contrance nose ratio,CNR 图像中相邻组织、结构间信号强度差值的绝对值与背景噪声的比值。 11.K 空间 空间频率K 所对应的频率空间,是一个抽象的频率空间。 12.自旋回波 以90°脉冲激励开始,后续以180°相位重聚焦脉冲并获得回波信号的脉冲序列。 13.化学位移 在外磁场不变的情况下,相同的原子核再不同分子中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 14.信噪比 图像中感兴趣区域的平均信号强度与背景平均噪声强度的比值,是衡量图像质量最重要的指标。 二、填空题 1. MR 成像仪主要由以下五部分构成:磁体系统、 梯度系统 、 射频系统 、控制系统和运行保障系统。 2.受激励后核自旋与周围物质交换能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 纵向 弛豫过程;二是 横向 弛豫过程。 3. MRA 是在 MR 的临床应用中较为普遍的技术,常用的技术有三种: 时间飞越法 、 相位对比法 及对比增强 MRA。 4.磁共振 K 空间的常用填充方式有 循序对称填充 、 K 空间中央优先采集技术 、K 空间放射状采集技术、迂回轨迹采集技术。 5.MRI 患者相关的伪影有运动伪影、 金属伪影 、 磁敏感性伪影 。 6.空间编码包括 频率编码 、 相位编码 。 7.常用的 MR 图像的质量指标有噪声、 对比度 、 信噪比 、分辨率、伪影等。 8.快速成像序列的参数有 ETL 、 有效回波时间 和回波间隔时间。 9.图像处理相关的伪影有 卷叠伪影 、 化学位移伪影 、截断伪影、部分容积伪影 和鬼影。 10.在当前的磁体中,通常都安装有三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