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工作程序中的(B),即社会工作者与潜伏服务对象开始接触,认识其需要,帮助其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 A.介入 B.接案 C.预估 D.计划 2.(D)是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和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的评估。 A.过程评估 B.成效评估 C.效率评估 D.结果评估 3.(C)是社会工作者在制定服务计划时所需关注的对象。 A.要改变的人际关系 B.要改变的问题 C.要改变的人和系统 D.要改变的社会环境 4.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接触和初步面谈后,两方要决定下一步需要采纳的步骤。假如发现服务对象对问题的见解和希望与社会工作者所能供给的服务不符合,则要(A)。 A.终结服务 B.转介其余机构 C.进行交流 D.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5.社会工作者裴嘉兴服务的社区中,有位 2011 年毕业的大专生梁涛,自毕业后向来赋闲在家,无所作为。裴嘉兴想经过帮助梁涛找工作来改变他目前的生活。裴嘉兴开始介入行动时没有征得梁涛的赞同,所以梁涛其实不肯意配合。社会工作者裴嘉兴的做法违反了选择介入行动的(C)原则。 A.个别化 B.对准服务目标 C.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D.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色 6.在小孩的(B),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渐渐展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误差。比如,过分依靠、谎话、攻击性行为等。 A.婴儿期 B.少儿期 C.学先期 D.学龄期 7.在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小孩实行救援的过程中,(B)服务的目的在于防备小孩被凌虐、忽视及盘剥,并增强家庭的功能。 A.支持性 B.保护性 C.增补性 D.代替性 8.以下对于人类心理社会发展论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D)。 A.学习相信阶段(0~1.5 岁):基本相信和不相信的心理矛盾 B.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5~3 岁):自主与羞愧、思疑的矛盾 C.发展主动性阶段(3~5 岁):主动与愧疚的矛盾 D.变得勤劳阶段(6~12 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杂乱的矛盾 9.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小孩的需要的是(A)。 A.财产 B.游戏 C.学习 D.父亲母亲的爱 10.(D)是运用老年学的有关知识,以老年人及其有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良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 A.养老服务 B.老年照顾 C.老年福利 D.老年社会工作 11.父亲母亲离婚后,阿伟跟从父亲生活,受家庭变故的影响,阿伟性格内向,缺少自信,也不善与人交往;而父亲整天跟人打麻将,对阿伟极少关心,每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