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环科园社区居民幸福指数调查与思考 学校:淮阴工学院 班级:计科 1101 姓名: 周 熙 学号:1104101107 指导老师:许玲 承诺书 我是淮阴工学院数理学院 计科1101 班学生 周熙 。我承诺:2012年暑假,我认真仔细的开展了“思政课”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所写实践报告《 环科园社区居民幸福指数调查与思考 》,内容真实,绝无抄袭现象。 承诺人: 周熙 日期:2012年8月 28日 幸福通常是指人们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为了全面地掌握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今年暑假,我组织开展了对江苏省宜兴市环科园居民的幸福指数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走访调查、问卷、采访调查方式进行,分别对环科园随机过往居民调查。 调查内容分为,居民幸福指数;居民认为最幸福的事项;居民对幸福指数各因素的感受,涉及收入、住房、生活、工作、健康、家庭、物价等各方面。 现将活动总结报告如下: 一、幸福指数的含义 幸福指数,就是衡量幸福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20多年来,在人均 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近年来,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如果说 GDP、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百姓幸福指数就可以成为一个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百姓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可以说,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此外,对主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 层面,主要包括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等。这次假期主要对江苏省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