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祖庭——韶关南华寺建筑群初探 1. 前言 南华禅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城东约6km 的曹溪北岸,宝林山麓,寺前有河由门前自东向西流过,名曰曹溪河[1]。曹溪始以溪闻于世,继以寺名于世,终于六祖惠能及南宗祖庭而流传于世。南华禅寺作为中国重要佛教流派——禅宗的发源地和印度佛教中国化的肇始地,素有“禅宗祖庭”之称[2]。 南华禅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 502 年),传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自广州北上,途经曹溪,“掬水饮之,香美异常”,“四顾山水回合,峰峦奇秀”,“宛如西天宝林山也”,后韶州牧侯敬中奏请在此建寺获准,于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名“宝林寺”[3]。唐仪凤六年,六祖惠能来寺主持正36 年[4],一说惠能于仪凤二年来寺[5],主持该寺37 年。唐中宗神龙元年赐改“中兴寺”,神龙三年敕额“法泉寺”。宋开宝元年(公元 968 年),宋太祖赵匡胤敕“南华禅寺”,沿用至今[1]。 2. 南华禅寺的建筑 群 山环 拱 ,山深 林静 的山麓幽 谷 地带 ,因 其 基 地广阔 ,地势 较 平 坦 ,有山溪林泉之便 ,建筑 可以就 地取 材 ,因 此是 山林佛寺最 常选 用的基 址 所 在[6]。韶关南华寺即 是 山林佛寺之一,建筑 布 局 图如图 1 所 示 [1]。 南华禅寺建筑 的总 体 布 局 大 体 上遵 从 了 佛教的“伽 蓝 七 堂 ”之制 ,即 一座 寺院 须 基 本 具 备 七 种主要堂 宇 (山门、 天王 殿 、 大 雄 宝殿 、 藏经楼 、 观 音 殿 、 罗 汉 堂 、 库 房 )。南华禅寺呈 中轴 对 称阶 梯式 平 面 布 局 ,结 构 严 谨 ,主次 分 明 ,庄 严 肃 穆 。建筑 群 分 为前、 中、 后三部 分 。前部 有第 一山门——曹溪门、 放 生 池 、 五 香亭 和宝林门。中部 是 以大 雄 宝殿 为中心 的主建筑 群 ,在中轴 线 上从 前至后依 次 为天王 殿 、 大 雄 宝殿 、 藏经阁 ; 东西两 侧 分 别 为钟 楼 、 伽 蓝 堂 、 客 堂 、 斋 堂 和鼓 楼 、 祖师 殿 、 功 德 堂 、延 寿 堂 、 禅堂 等 。后部 为灵 照 塔 、 六祖殿 、 方 丈 室 等 。寺院 东侧 有许 多 新 建建筑 ,如多 宝阁 、 上客 堂 和曹溪佛学 院 等 [1]。灵 照 塔 在中轴 线 上,与 一般 布 局 不 同 。而史 载 其 主建筑 群 原 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