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是人类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培养和造就科学技术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增强社会的科学能力的社会活动,也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和人类科学化的过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特别需要注意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幼教工作需要具备正确的科学态度,而科学态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科研成果的取得。我觉得正确的教育科学态度能够反映科研工作者对科研工作的意义及特有的规律性的深刻理解,并体现着研究者献身科学的精神。 科学研究既是崇高的、伟大的工作,又是平凡的、艰辛的劳动。那些在科研领域中取得过伟大成就的科学家,都对科研的价值和意义、科研工作特有的规律性以及科研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正是这种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促使着他(她)们在科研工作中表现出了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因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有了好的教育科学的态度,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就能获得真实的研究材料。客观地认识事物,客观、详细、全面的获得研究材料,是科研工作在确定研究课题后的中心工作环节,是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的前提和条件,从客观事实中去发现客观规律。 有了科学的态度,才能在研究中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科学研究活动是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与繁杂而精细的操作劳动的高度统一。客观详尽地占有事实和材料固然不易,而从事实和材料中做出正确的理论概括更是非常艰辛的。居里夫妇在完成了历时四年多、近 6 0 0 0次的实验后,惊讶地发现他们并未得到预期的“大约有一小撮盐那么多”的纯镭。面对这意外的结果, 居里夫人凭着锲而不舍、冷静客观的科学态度,终于以“或许只是量的问题” 这种正确的理论认识完成了他们的伟大发现。 有了科学的态度,才能勇于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每当辛勤研究的成果从研究者的思维中脱胎而出的时候,研究者在庆幸和珍惜自己成果的同时,总难免对自己的成果产生沉醉和偏爱之情。这时,需要研究者用冷静、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控制这种沉醉和偏爱之情的膨胀,否则,就有可能自我堵塞进一步认识真理的道路。而那些卓有成就的研究者们总是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并尽力将理论成果在实践中反复的检验和验证,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求更新、更有价值的突破。我们应该做到: 一、科学开展理论教育 科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