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从重视学生的活动经验谈起内容摘要: 读懂学生是实现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步骤,要读懂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发展规律的水平、已有数学活动的体验和经验以及实现数学化的过程和要素。那如何读懂学生,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以教学片断剖析为载体,从重视学生的活动经验谈起,对读懂学生进行解读:课前访谈、问卷;经验与分析;学会等待,保证思考时间;展示与追问。关 键 词 :读懂学生 活动经验真实想法 课堂有效性 读懂学生是新课程背景下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步骤 。 《标准》指“出:课程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无论是认知规律、心理特征,还是学生已有的经验,这些在新的数学课“”程里,都被看得非常重。要 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这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读懂学生是顺利推进新课程、保证课堂高效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只有读懂学生,读懂受教育的对象,才能真正实施对他们的科学教育,才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读懂学生什么1、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实际不那么复杂。如成人写东西或者看书的时候,外面就算是打雷、下雨或者邻居家吵架,根本影响不了。但小孩不一样,教室外面飞过一只小鸟,他们会齐刷刷地伸头去瞅.这就是心理特征。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成人的心理特征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对我们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2.认知发展规律和水平。这是需要研究的。每个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到了什么水平,这个水平有几个维度,都是需要研究的,老师自己也可研究。如果教四年级,他们认知水平发展到什么程度,大体有几种水平,其实自己调研分析一下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成果。3.已有的数学活动体验和经验。孩子还没有学分数,他就不懂分数吗?显然不是这样的,部分和整体的概念孩子已经有了。那他们是怎么看待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呢,有属于他们自己对分数的刻画,这个就叫经验,就是属于孩子已有的活动经验。作为数学老师了解这些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我们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应有的意识。4.学生的生活实际,周围的世界。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每天接触到的量也不同,解决和量有关的问题的方法也不同,这就是学生和数学有关的生活世界。作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