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 * * * 是一集大成的城市,它的文化底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比拟的,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们能做的,只是发掘和延续这座古城的大气和美丽。 凝聚在穹顶上的中国建筑符号——藻井 当人们被紫禁城中数不胜数的宏伟宫殿、雕栏画柱所吸引时,可能忽略了凝聚在屋顶上的华美符号——藻井。藻井,这个在古人看来具有一种“从人间通向天庭” 的象征意义的建筑装饰一直被专业人士所关注,它所蕴涵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思想,更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无穷的意味。 中国古人对自然和自然现象都怀着敬畏之心加以崇拜,所以古代先哲提倡“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推崇的“天圆地方”原则,是对这种宇宙观的一种特殊注解。同样,为了表现出对天的敬畏和崇拜,古人也给室内时的“天” 给予了特别重视,中国古代建筑中出现了“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建筑内部装饰藻井。藻井的造型上圆下方,正符合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因此,藻井就有了象征“天”的意味,就像西方教堂建筑中的穹窿顶代表上苍一样,中国建筑内的藻井也是就表天体的缩影。 藻井是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只有在最尊贵的建筑中才能使用藻井,象征着封建社会等级尊卑。主要分布在皇家宫殿(故宫)、敕建敕封寺庙、陵寝碑亭。一般位于室内佛像、君主座位的上方,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有彩画、浮雕。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防火成为头等大事。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认为是主水的,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藻井上出现了一些具有西域特色或者佛教风格的新纹饰, 2 穹顶上的符号表现出述说着不同时代的宗教文化。 追根溯源 皇家屋顶由简入繁 藻井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公元前3 8 6 -5 3 4 )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顶部的石雕莲花。在古人穴居时,顶上开洞以纳光、通光、上下出入,《礼记.礼运》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巢。”其外形像个凹进的井,“井”加上藻文饰样,所以称为藻井。 现存最早的木构藻井,是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为方形抹去四角,上加斗八。汉代(公元前2 0 2 -2 2 0 年)至唐初(公元6 1 8 年-7 1 2 年),文献中“藻井”是一种韵连续天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