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防治 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在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卓著成效。新型疫苗、免疫治疗新方法的研究方兴未艾,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一节 免疫预防 人类用免疫的方法预防传染病有着悠久的历史,采用牛痘苗接种的方法成功地在全球消灭了天花是用免疫预防的方法消灭传染病的最好例证。随着卫生状况的改善和计划免疫的实施,人们在传染病的预防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免疫预防已扩大到传染病以外的其他领域,疫苗的内涵及应用也将进一步拓展。 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有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两种。自然免疫主要指机体感染病原体后建立的特异性免疫,也包括胎儿或新生儿经胎盘或乳汁从母体获得抗体。人工免疫则是人为地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是免疫预防的重要手段,包括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一、疫苗的基本要求 免疫预防(immnoprophylaxis)的主要措施是接种疫苗,习惯上将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以及类毒素等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vaccine)。 1.安全 疫苗都是用于健康人群,特别是儿童的免疫接种,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千百万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制作中应特别注意质量管理。灭活疫苗菌毒种为致病性强的微生物,应予彻底灭活,并避免无关蛋白和内毒素污染;活疫苗的菌毒种要求遗传性状稳定,无回复突变,无致癌性;各种疫苗应尽可能减少接种后的副作用,推崇口服接种或尽量减少注射次数。 2.有效 疫苗应当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接种后能在大多数人中引起保护性免疫,使群体的抗感染能力增强。在疫苗设计中应当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保护性免疫是以体液免疫为主还是细胞免疫为主,或二者兼备;二是能引起显著的免疫记忆,使保护性免疫维持很长的时间。例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能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而且有很好的免疫记忆性,初次免疫后半年以上仍有高水平的记忆应答。用细菌的多糖成分免疫婴幼儿,18 月龄以下者几乎都不产生抗体,但将细菌多糖连接于白喉类毒素后再免疫,效果十分显著。这是由于白喉类毒素提供了T 细胞识别的表位,将细菌多糖引起的 T 细胞非依赖性抗体应答转变为 T 细胞依赖性抗体应答。模拟自然感染途径接种,除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外,还可引起黏膜免疫,抵抗经黏膜入侵的病原体。细胞因子等新型佐剂与疫苗共同使用,可以调节免疫应答的类型,增强免疫效果。 3.实用 疫苗的可接受性十分重要,否则难以达到接种人群的高覆盖率。在保证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