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受压构件的截面承载力 思 考 题 6.1 轴心受压普通钢筋短柱与长柱的破坏形态有何不同?轴心受压长柱的稳定系数 ? 如何确定? 轴心受压普通箍筋短柱的破坏形态是随着荷载的增加, 柱中开始出现微细裂缝, 在临近破坏荷载时, 柱四周出现明显的纵向裂缝,箍筋间的纵筋发生压屈,向外凸出,混凝土被压碎,柱子即告破坏。 而长柱破坏时,首先在凹侧出现纵向裂缝,随后混凝土被压碎,纵筋被压屈向外凸出;凸侧混凝土 出现垂直于纵轴方向的横向裂缝,侧向挠度急剧增大,柱子破坏。 l s l s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稳定系数 ? 来表示长柱承载力的降低程度,即 ? = N u / N u , N u 和 N u 分别为长柱和短柱的承载力。根据试验结果及数理统计可得 ? 的经验计算公式:当 l0/b=8~34 时, ? =1.177-0.021l0/b;当 l0/b=35~50 时, ? =0.87-0.012l0/b。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于长细比 l0/b 较大的构件, 考虑到荷载初始偏心和长期荷载作用对构件承载力的不利影响较大, 的 ? 取值比按经验公式所得到的 ? 值还要降低一些,以保证安全。对于长细比 l0/b 小于 20 的构件,考虑 到过去使用经验, ? 的取值略微抬高一些,以使计算用钢量不致增加过多。 6.2 简述偏心受压短柱的破坏形态。偏心受压构件如何分类?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短柱的破坏形态有受拉破坏和受压破坏两种情况。 受拉破坏形态又称大偏心受 压破坏,它发生于轴向力 N 的相对偏心距较大,且受拉钢筋配置得不太多时。随着荷载的增加,首 先在受拉区产生横向裂缝;荷载再增加,拉区的裂缝随之不断地开裂,在破坏前主裂缝逐渐明显, 受拉钢筋的应力达到屈服强度,进入流幅阶段,受拉变形的发展大于受压变形,中和轴上升,使混 凝土压区高度迅速减小,最后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值,出现纵向裂缝而混凝土被压碎, 构件即告破坏,破坏时压区的纵筋也能达到受压屈服强度,这种破坏属于延性破坏类型,其特点是 受拉钢筋先达到屈服强度,导致压区混凝土压碎。受压破坏形态又称小偏心受压破坏,截面破坏是 从受压区开始的,发生于轴向压力的相对偏心距较小或偏心距虽然较大,但配置了较多的受拉钢筋 的情况,此时构件截面全部受压或大部分受压。破坏时,受压应力较大一侧的混凝土被压碎,达到 极限应变值,同侧受压钢筋的应力也达到抗压屈服强度,而远测钢筋可能受拉可能受压,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