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 【内容概述】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处于清朝封建统治之下,国势衰微,危机四伏。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并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1851年-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这场运动失败了。 鸦片战争时期,在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中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重点讲解】 考点 1:鸦片战争前中英状况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有何不同? 19世纪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英国。 (1)政治上,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甚至公开鼓励对外武力扩张。而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却日趋腐朽,大清国的统治摇摇欲坠。 (2)经济上,英国工业革命已接近尾声,产品行销世界各地,号称“世界工厂”。而中国仍旧是封闭式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尽管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有所发展,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一贯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星星点点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淹没在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军事上,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实力强大,为了适应海外扩张及掠夺的需要,英国大力发展军事工业。而当时大清国的军备水平极低,战斗力极差。 (4)文化上,英国资产阶级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冲破了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树立了讲求现世幸福,探索未知世界的冒险进取精神。而中国自清朝入关以来,为了消除汉族知识分子的排满思想,巩固统治,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一方面竭力宣传孔孟之道,以三纲五常束缚人民的思想;一方面又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在严酷的文化氛围下,中国的知识分子终日埋头书本,闭目塞听,思想僵化,对外界事物一无所知。 不言而喻,19世纪的中国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