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一职高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共 100 分)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12 分) 1、 根据拼音(汉字)写汉字或(拼音)(4 分) (1)shan shan( )( )来迟 (2)qian( )影 (3)炽( )热 (4)伫( )立 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2 分) (1)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 ) (2)他们爽朗的笑声,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2 分) (1)让有见识的内行人笑话。( ) (2)形容写作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2 分) (1)塔身五层六檐,高达六十七点三米,全用木结构建造。( ) (2)我国古塔的组合也是很巧妙的。除了大量的单塔外,还有双塔、三塔、五塔和群塔。( ) 5、诗句默写(2 分) (1)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19 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7 分) 塔,遍布在我国各地的城镇、村庄,甚至( 1)在一些偏僻的群峰茂林之中,也可以见到它的倩影。它们与周围环境互相融会,常常被当作某一地区景色的象征,为人们所怀念、向往。特别是许多古塔还伴随有动人的故事和传说,更引得游览的人们神游万仞,浮想联翩。 塔,在古印度原是用土、石聚集起来埋藏佛骨的坟墓,称作“窣堵坡”,我国古时译作“浮图”。东汉、魏晋时代,这种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一起传入我国,汉语称塔或宝塔。我们的祖先对印度窣堵坡的形制、材料、构造,包括它的细部装饰,并不生搬硬套,而是按照我国早已确立的建筑体制——楼、阁、阙、观等一些纪念性和装饰性较强的木结构类型,进行了新的创作,更突出地表现了“聚集、高显”的愿意。因此中国古塔的出现,不能不(2)说是我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以我国固有的建筑形式为基础,巧妙地融合了外来的佛教内容的一项杰出的艺术创造。 1、文中(1)处“甚至”一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2 、 塔 是 外来 事物 , 但 是 经 过 我 国古代人 民 的 巧妙创 新 , 它已经 成 为 2 ( )(2 分) A、外来事物的光辉典范 B、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C、我国独有的建筑形态 D、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的建筑形态 E、中外文化交流的光辉典范 3、文中(2)处“不能不”是________的用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