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管理的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包含三层意思:①学术和学校都由官府掌握,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即“官守学业”②官学的教师就是官府的官吏。即“官师合一”。学生也是有身份的官吏及其子弟③官学机构设于官府之中,即“政教一体”。2、六艺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书、数、礼、乐、射、御。大学以礼乐射御(称之为大艺)为主、小学以书数(称之为小艺)为主。礼乐教育是西周时期的政治伦理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御指驾战车的技术训练,是西周时期的军事教育。书数是西周文化知识教学。汉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3、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区而得名,历时 150 年之久。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方主办但又具有私学特点的特殊形式的学校。集讲学、著述、育才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几乎容纳当时诸子百家各派,汇集天下贤士,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等。特点:尊师重道;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来去自由。4、六学二馆唐代中央官学的主干。六学指的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六学属于直系,归国子监统领。此外,唐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属于旁系。弘文馆、崇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这是大唐最高学府,体现了阶级性。5、苏湖教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湖两地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内容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根据学生的专长和爱好实行分斋教学。经义斋学习六经,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学习“治民、治民等,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6、三舍法熙宁年间,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创立了学生升级管理制度。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考试名列上等的,可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授予官职。这样学校不仅担负养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