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人徐霞客一、故事导入:公元1637年初春的一天,当夜幕笼罩着湘江的荒山野岭时,一轮圆月升上了天空,跳跃的江流与岸上的山林,沐浴着月色的清辉,朦朦胧胧,恍若梦境。沿湘江逆流而上的一处名叫新塘站的地方停泊着一艘小船。夜阑更深,船夫早以入梦发出轻微的鼾声,船头却坐着位兴致很高的中年游客,经过一天的航行他却没有丝毫的倦容。他见月光皎洁,江水奔流,便坐在船头观赏这荒江夜色,此时的他已被眼前景色陶醉,丝毫不会料到一场横祸马上就要发生了。夜更深了,临近几条船的人们也纷纷进入了梦乡,忽然,岸上传来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啼号声,声音忽高忽低,象儿童的哭泣,妇女的呼叫,几个船上的人都惊醒了,一个个吓得心惊肉跳,但是谁都不敢出来过问,突然,一伙手持火把,挥舞着刀剑的强盗,从岸上大声叫喊着杀上船来。中年游客本就没有入睡,闻声立即翻身起来将一个装钱的盒子扔入江中,然后穿衣准备离开,就在这时强盗已经跳上船了,突破船舱后门,直逼到人们面前。强盗不顾众人的苦苦哀求仍然挥舞刀剑向人们砍来。在这性命攸关的时刻,中年游客和姓顾的仆人,还有静闻和尚等人,奋力掀掉船篷,纵身跳入江里,幸好江水只有腰深,他们逆流游向停在江中的另外一条小船,当他们被人救起的时候,他们之前所乘坐的那条被劫的船已经被强盗放火烧掉了。一夜惊骇过去,强盗远走高飞,被劫者中一人被害,数人受伤,中年游客虽然安然无恙,但随身携带的《名胜志》以及《云南志》等珍藏书籍以及一些珍贵的日记等物不是葬身火海就是被强盗抢去,仓皇中扔进江水的装钱的盒子也被强盗抢走,静闻和尚在被强盗洗劫的船上寻找劫后余物,方才为中年游客找到一条裤子和一双袜子。此刻,他们所处境地十分窘迫,不仅身无分文连衣服都难以遮体,这次洗劫已经是这位中年游客西行路上遇到的第二次强盗打劫了,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受到这样的挫折而改变自己的出游计划,那么这中年游客究竟是谁呢?为什么在经历了多次洗劫之后还要继续远行呢?他便是著名的明末旅行家,探险家徐霞客。这次的湘江遇劫远比江西赣江的那次遇劫要严重的多,此时的徐霞客不得不为这次远行的安全而担忧,遭到这番洗劫,一贫如洗的徐霞客只得返回衡州筹措旅费。当衡州的朋友劝徐霞客返回故乡时,他坚定的说:“如果遇到这点挫折就回去,即便筹足了旅费,我的妻子儿女也不会同意我再出来冒这样的险。我绝不改变自己的计划,一定要继续西行。”徐霞客的坚强意志和不为困难所动摇的决心,最终感动了他的朋友,经过多番努力,徐霞客筹借了一笔路费,三月十四日重新踏上旅程,经过十天旅程,于三月十三日抵达湖南永州。二、出生家庭徐霞客生活在科举考试盛行的年代,他不去参加高考,反而选择旅行游记,是什么导致了他放弃仕途而选择了一条冒险的道路呢?除了他自身的性格使然外,我们还要从他家庭说起。江苏省江阴县城南四五里地的马镇,有个名叫南旸歧的村庄,这里便是徐霞客的故乡。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元1587年1月5日),徐霞客诞生在南旸歧村一户地主家庭里。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徐霞客有兄弟三人,自小就非常聪明的徐霞客很早就进了村里的私塾学校,南旸歧村的一座古香古色的祠堂,是村里孩子们读书的私塾,一位不苟言笑的老塾师是他们的启蒙老师,老塾师教课很认真,他手里拿着一根竹子做的戒尺,一边摇头晃脑地大声念着课文,学生们便跟着大声朗读。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许多读书人仍然把参加科举考试作为追求人生最高理想的必由之路。因此,在私塾上课时,如果有谁不好好读书,老塾师会立即扬起戒尺,敲打着桌子,疾言厉色的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尔等读书不努力,将来何以安身立命,博取功名?”不过,对于徐霞客,老塾师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敏捷的文思,在同龄的小伙伴中徐霞客成绩是做优秀的。如果能用心读圣贤书,将来前途无可限量,恨的是,徐霞客的聪明没用在正经地方。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把老塾师气坏了。那天上课老塾师正在讲授《论语》,突然发现有人哧哧窃笑。老塾师回头一看,发现坐在后面的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