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止人身伤亡事故34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95防止变电站全停及重要客户停电事故6防止输电线路事故187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239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事故2410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和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3111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3612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3913防止电力电缆损坏事故4914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5415防止继电保护事故6116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7618防止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911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实施细则(修改版)1防止人身伤亡事故为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应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关于印发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安监〔2011〕139号)、《关于印发生产作业风险管控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安监〔2011〕137号)、《关于印发<营销业扩报装工作全过程防人身事故十二条措施(试行)>、<营销业扩报装工作全过程安全危险点辨识与预控手册(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营销〔2011〕237号)、《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3号)、《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0〕174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重点措施(试行)》(国家电网基建〔2008〕696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安监〔2008〕891号)、《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Q/GDW250—2009)及其它有关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1加强各类作业风险管控1.1.1根据工作内容做好各类作业各个环节风险分析,落实风险预控和现场管控措施。严格执行《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计划管理规定》,统筹基建、技改、用户等工程,详细编制年度、月度生产计划和班组周工作计划,结合生产计划的编制认真开展班组承载力和作业风险分析,制定落实现场风险预控措施,严格执行到岗到位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控,有效防范各类作业风险。1.1.1.1对于开关柜类设备的检修、预试或验收,针对其带电点与作业范围绝缘距离短的特点,不管有无物理隔离措施,均应加强风险分析与预控。1.1.1.2对于隔离开关的就地操作,应做好支柱绝缘子断裂的风险分析与预控,监护人员应严格监视隔离开关动作情况,操作人员应视情况做好及时撤离的准备。电动操作的隔离开关就地操作时应选择在端子箱操作,手动操作隔离开关就地操作时,操作人员应对被操作的设备进行试探用力,2同时注意检查传动部件是否正常。应充分考虑闸刀操作方向及人员站位,便于异常情况下人员紧急撤离。1.1.1.3对于高空作业,应做好各个环节风险分析与预控,特别是防静电感应和高空坠落的安全措施。1.1.1.4对于业扩报装工作,应做好施工、验收、接电等各个环节的风险辨识与预控,严格履行正常验收程序,严禁单人工作、不验电、不采取安全措施以及强制解锁、擅自操作客户设备等行为。对于输、配、农电工作,应认真开展作业现场勘察,分析查找作业现场和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1.1.2在作业现场内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地点,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并宜设立安全警示牌,必要时设专人监护。对交叉作业现场应制订完备的交叉作业安全防护措施。1.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服等安全工器具。2.作业现场的防火、防毒、防爆、防尘、防静电、防感应电等措施应齐备。3.作业现场设备名称、编号应清晰正确,作业前应认真核对,防止误入、误登带电间隔。4.进入SF6设备装置室,必须先启动排风扇进行换气,必要时应检查SF6气体含量是否超标。1.2加强作业人员培训1.2.1定期对有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规程、制度、技术、风险辨识等培训、考试,使其熟练掌握有关规定、风险因素、安全措施和要求,明确各自安全职责,提高安全防护、风险辨识的能力和水平。1.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为核心,全面推进实施“员工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一线员工队伍安全素养的整体提高。2.对班组长、工作票“三种人”、技术骨干等关键人员,开展安全管理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