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x 县“家校共育”行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畅通家校沟通渠道,促进家校共建共育共赢,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 号)《x 市“家校共育”行动实施方案》等精神,结合 x 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行动目标以建立健全家校共育工作机制、提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水平、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促进学校与家庭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家校共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行动办法(一)成立家长委员会,搭建家校共育沟通平台。构建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治理体系,提高家长在学校治理中的参与度,从办学方向、教育理念、学校章程、教育教学行为、收费管理、课后托管、招生入学以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监督学校依法办学,确保学校办学公平、公正、公开。(二)开门办教育,搭建家校共育联动平台。进一步解放思想,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开放日、开放周或开放月活动,邀请家长进校园。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校长信箱等形式,畅通学校与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沟通联系,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在课堂教学、环境卫生、社团活动等方面的积极建议,及时研究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不断完善育人方式。(三)开展“访万家”活动,搭建家校共育交流平台。继续开展“教师访万家”活动,统一制定家访计划,积极向社会、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条件、校园安全、国家惠民政策等,及时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最大程度提升社会、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针对学习态度等方面特殊的学生、认知有困难的学生家庭,开展具体的问诊活动,帮助家长找到教育孩子的具体办法。(四)研发家校共育课程,搭建家校共育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开办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培训活动,提升家长素养、发挥家教职能。选取新父母讲坛、家庭教育课堂、亲子研学、家庭教育故事会和“传家风、扬家训”等活动方式,实现家长教育课程化和家校共育常态化。(五)互联网+教育,搭建家校共育情感平台。以班级为单位分别组建家长微信群或 QQ 群等,把学校放假、作业、安全等信息及时发送给家长,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加强家校的协同教育和管理。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积极探索“掌控校园”远程监控、根据学情建立不同层次信息群、家长轮值班级群等方式,形成育人合力。(六)推进亲子共读活动,搭建家校共育成长平台。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