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相关知识大熊猫的相关知识熊猫生长于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是中国特有的野生动物,亦为国宝。全世界现存大约 1600 只左右,又于生育率低,加上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当高,是一种濒危动物。大熊猫古今有许多别名:貔貅、大猫熊、竹熊、白熊、花熊、貘、华熊、花头熊、银狗、大浣熊、峨曲、杜洞尕、执夷、貊、猛豹、猛氏兽及食铁兽等。大熊猫原分为熊属。分布大熊猫主要栖息于海拔 1400 米—3500 米,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陕西南部、甘肃及四川等地。演化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lufengensis),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枝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 300 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现在的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在此后的 200 万年间,这一主支开始向亚热带,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四川。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 50-70 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现在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美国生物学家史蒂芬•杰伊•古尔德(stephenjaygould)——关于这个写过一篇散文,后来又用《熊猫的拇指》作为一部散文集的名称。分类学由于大熊猫和小熊猫都兼有熊和浣熊的特性,也与这两个科的动物有着明显的差异,它的科学分类一直有争议,有人提议把大熊猫单列为熊猫科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使用现代的基因测试技术,对不同的蛋白或核酸进行比对可能得出大相径庭的结果。因此大熊猫的分类至今仍有很大的争议,详见大熊猫科。习性熊猫喜独居,每只熊猫有单独的活动区域。熊猫的食物主要是剑竹。竹子的特点是一年四季都能茂盛青翠,而且各部分的营养成分大体一致,它们吃竹子的心和竹笋,有时也吃竹叶。但熊猫的肠子很短,也没有供发酵纤维素的共生细菌。熊猫只能吸收吃下去的竹子的 17%,而鹅的食物虽然通过消化道很快,它们的利用率也有 30%。这就使得熊猫每天进食时间长达 10 个小时以上。由于熊猫摄食的竹子种类很多,而它的栖息地又有很多种竹子生存。对于竹子周期性的开花死亡,没有确凿的研究证据表明熊猫会因此挨饿而危及生命。到是栖息地的人工开发,让熊猫的生境缩小从而无法找到合适的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