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学习心得体会外语课程思政讲座学习体会(另五篇)2020 年 7 月 4 日日,在外国语学院精心组织下,我有幸聆听了天津外国语大学 XXX 教授的《多视角思考并践行外语类课程思政》和上海外国语大学 XXX 讲授的《不忘初心,守正创新一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两场讲座,现将学习体会笔录一二,疏漏有余,惟愿得其要领。天津外国语大学 XXX 的《多视角思考并践行外语类课程思政》主要涉及到多视角思考外语类课程思政和外语类课程思政经典案例分析,从中了解到 10 个视角思考课程思政:1. “大思政”的格局和视野2.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3. 课程思政是一种“育人细无声"的价值引领,注重顺其自然的隐形教育4. 师德风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课程要从教师感知思政温度5. 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6. 坚持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即专业伦理教育7. 从学生学习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反思,即学习伦理教育8. 课程思政避免机械和教条,而应实事求是、注重实效9. 与时俱进的课程思政10. 课程思政不是可选项,是必选项上海外国语大学 XXX《不忘初心,守正创新一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中讲授了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理念,讨论了如何挖掘外语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内涵,分享了汉英翻译课、影视翻译课以及相关课程链的课程思政实践以及审课程思政教案的体会。在该讲座中,还提到外语课开展思政教育面对的一些问题需要在课程建设中加以克服:1. 教材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关联性较弱2. 课件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不明确3. 课程思政内容的比例问题(强关联弱关联)4.缺乏课程思政要点的英文表述、时政文献、术语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阵地已经不仅仅是思政课,而是要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中,“润物无声”正是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特点。外语学习是大学生接触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外语教学承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使命。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方面,也是深度挖掘外语课堂育人能力、实现外语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广大高校教师须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用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化语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