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质控工具《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多处要求:“能够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人员至少掌握1-2项质量管理常用技术工具,改进质量管理工作”。什么是质量管理常用技术工具?如何在工作中运用?结合我院在三级医院复评准备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进行学习培训后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对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就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在工作中熟练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是医院质量管理有效决策的基础。医务人员需要引进新技术、药品、手术和设备,医院管理者需要完善医务、护理、后勤、人力、财务等日常管理措施,以及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这些工作的进展和结果如何,往往要通过准确可靠的证据来说明,而这些证据是要通过工具来收集和测量的。医院质量管理的工具包括排列图(柏拉图)、因果分析图(鱼骨图)、检查表、分类法(分层法)、直方图、散点图(相关图)、控制图等7种。一、排列图(柏拉图)排列图,全称为“主次因素分析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由最重要向最次要进行排列而采用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术,其所依据的是巴莱多定律,即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非决定性,因此又称二八法则。因此,我们可以从医院管理中推断出:80%的结果,归结于20%的原因。我们往往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处理表象的不足,而忽略了背后的根本原因以及解决根本原因的方案。如果我们能知道产生的80%结果与20%原因之间的联系,那么在医院质量管理中便会做到事半功倍。例如,在我院对住院患者能否按医嘱要求服用口服药物的调查中,为了找出患者不能按要求服药的关键质量因素时,即采用了此工具(见下图)。很明显,我们可以提供给护理部的医疗质量改进信息是:加强健康宣教以及规范服务流程。二、因果分析图(鱼骨图)解决医院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查找原因、考察对策,继而采取合适的措施。引起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因果分析图,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我们从产生问题的结果出发,首先找出产生问题的大原因,然后通过大原因找出中原因,再进一步找出小原因,以此类推、步步深入,直至找到可采取的措施为止。例如,在我院对静脉用药配制室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满足临床输液时间要求的原因进行调查时,将效率低下分解为多重相关因素(见下图),并找出关键因素,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为静脉用药配制不分批次以及优化流程不匹配,通过改进该流程,可以提高静脉用药配制室工作效率,满足临床需要,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三、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是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制成图形或表格,必要时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之用。在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中,为了调查客观事实、工作质量及收集数据而设计检查表,即把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分类预先列成检查表,在检查问题时只需在相应分类中进行统计,并可从检查表中进行粗略的整理和简单的原因分析,为下一步的统计分析与判断创造良好条件。同样以我院对静脉用药配制室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满足临床输液时间要求的原因进行调查时,对各病区与静脉配制室药品配送交接第一批输液的时间进行了检查、统计。从下图示2013年4月1日至10日的输液交接时间检查表中,我们发现,第一批输液时间太晚,以致影响后续治疗,从而造成医患双方均对输液治疗时间不满意,容易产生医疗不良事件;以及对输液配送时间进行调整,持续经过改进后2013年7月1日至10日的输液交接时间检查表,我们也可以粗略的了解,第一批输液交接时间较4月份检查时有所提前。四、分类法(分层法)分类法是指将类或组按照相互间的关系,组成系统化的结构,并体现为许多类目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关系组织起来的体系表,作为分类工作的依据和工具。在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中,引起质量波动的原因多种多样,收集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