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立春节气的习俗和养生学问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头”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头,每年 2 月 4 日或 5 日太阳到达黄经 315 度时为立春。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立春节气的风俗和养生学问,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立春的风俗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需做好预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预报立春之时。然后祭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古时祭祀完句芒神就由郡县太守等象征性耕种,并打春牛,代表民间可以进行耕种了。 2、游春(探春、游行) 游春是一项流行于民间的祭祀游行活动。队伍先是报春人装扮成公鸡样子走在队伍前,由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其他人装扮成牧童牵牛、大头娃娃送春桃等各种象征春天的形象。这次游春之后就是意味着可以开头春游的信号,始终到端午之间都是游春的好时候(立春那日游春也叫探春)。 3、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奇异祝福。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其意义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萝卜还可以解酒、通气,具有养分、健身、祛病等成效。 4、打春 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这种方式表达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奇异期盼。由于,春牛在塑制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快 着捡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 立春节气养生学问 1、留意晚睡早起 春天养生的人在起居方面要特别的留意,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伸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伸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分。 2、力戒暴怒 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愁闷,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3、合理增减衣物 初春季节,特别是乍暖还寒的时候要特别留意春捂,要合理的增减衣服,这样对养生更加有利。最好不要过早地削减衣物,仍应当留意保暖,防风。春捂要特别重视对头、脚、颈、手这些部位的保暖,否则很简洁降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