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例与课例讨论教学课例与课例讨论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一、教学课例和其特点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什么是“教学课例”,目前教育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课例”即课堂优秀教案,是“案例”的一种特别形式,是一个包括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故事。这就是说,“课例”即等同于“优秀教案”。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也有学者认为:“与专业讨论工作者不同,中小学老师面对的是一节节具体的课,他们讨论的也正是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这种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讨论,我们称之为课例讨论。” amp;nbsp(余文森,2024)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应该说,后一种类型的教学课例,是我国中小学老师在教研实践中,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形成的一种效果表达方式,也是校本讨论的一种实践形式。虽然有人认为这种表达方式缺乏独立价值,但由于课堂是中小学老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他们的主要讨论对象,有必要把这种“教学课例”视为一种有实践意义的讨论载体,使课例讨论成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教学课例反映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通常认为,教学课例是以某一节课或某些课为讨论对象,展现课的教学实际场景,以便对课堂教学自身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郑金洲,2024)教学课例主要包括三个局部,即“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其中,“优秀教案”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优秀教案方案(教学预期);“教学设计”是实际教学场景(教同学成);“教学反思”则描述了“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教学课例的各局部内容,正好对应了当前各地中小学教研活动中最常用的几种形式 amp;nbsp amp;nbsp——“集体备课”与“说课”(一起拟定优秀教案方案、说明教学意图和教学战略)、“听课”(相互观察课堂教学的过程)、“评课”(授课老师与其他老师对课的讨论与评价)。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二、优秀教案与教学课例的比较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无论是优秀教案还是教学课例,都同属“教学讨论”的范畴,是老师讨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效果形式。 amp;nbsp amp;nbsp amp;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