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10 篇)《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 1 我非常喜爱看书,不过很多都看得不认真,里面的一些内容也是看过之后很快就忘了,而这本《呼兰河传》却让我深有感触。 我觉得这本书写得不错,它不仅口语化,语言平淡,真切率直,而且幽默风趣。 呼兰河城是个奇怪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路上有个大泥坑,那泥坑仿佛有生命一样,一下雨里面的泥就像强力胶,猪只要掉进去就出不来了,只能被淹死,就是人想过去也很惊险,这种事天天都在发生,可是却没有人想过把这坑填起来,我觉得这里的人又蠢笨又懒惰。而且这里的人也都非常古怪,好像都没有感情、没有亲人一样,他们习惯看喧闹、说闲话,看到别人过得好了,他们就嫉妒,对别人冷嘲热讽;别人不好了,他们不但不难过,不给别人一点帮助,甚至还去围观看别人笑话;他们还信任跳大神等迷信,但信任迷信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远离迷信。呼兰河城人的生活好像没有一点乐趣,他们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人死了就没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不过,这本书里也有一些温暖的地方、温暖的人物。我最喜爱里面的祖父,他很和气,又很慈爱,总是在萧红被爸妈冷淡的时候关怀她,把她带到花园里玩耍,让她忘掉不快乐的事。这让我想到自己的爷爷,他也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人的生活是要有乐趣的。假如这个生活没有乐趣,那就不叫生活。生活在于你的激情,你怎样对待,就有怎样的生活。美和追求美是人类固有的天性。人们欣赏自然美,制造生活美。而作家、艺术家们开垦出人类美的艺苑,以自己的才华和心血培植出一株株千姿百态的艺术之花,为人们的生活增加色彩。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我在网上搜到她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呼兰人,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幽默风趣的写法,书写了自己奇异的童年,令每个人回味无穷。 《呼兰河传》在创作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远在香港的萧红思念自己的故乡,怀念自己的童年,创作了这部小说,书写了一篇“回忆文”。这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比较独特:虽说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然叙述了故事,但没有主轴。在这本书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孩子当着母亲的面对邻人说大家在市场上买的便宜猪肉是瘟猪肉,孩子的母亲脸红了伸手去打孩子,孩子仍然很固执地说是瘟猪肉,母亲气急败坏地拿起火钳朝孩子肩膀上打去,孩子哭着跑回家,告诉祖母来龙去脉,祖母本想安慰,但看见邻居家的李奶妈站在门口,掀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