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旄》学习资料 《干旄》学习资料 《鄘风·干旄》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干旄》学习资料,渴望对大家有所挂念。 原文: 干旄 佚名〔先秦〕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译文: 牛尾之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邑郊。素丝束束理分明,良马四匹礼不轻。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敬? 鹰纹大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近郊。束帛层层堆得好,良马五匹选得妙。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报? 鸟羽旗帜高高飘,人马来到浚城郊。束帛捆捆堆得好,良马六匹真不少。那位忠顺的贤士,有何良策来回报? 赏析: 此诗写一位尊贵的男子驾车驱驰在浚邑郊外的大道上,车马隆隆,旗帜飘扬。接下来是对旗帜和车马的特写:旄是“素丝纰之”,用素丝织的流苏镶在旗帜的边上,可见其颜色鲜亮及飘扬姿势;马是“良马四之”,四匹高头大马驾车而行,格外气派,意气风发。 其次、三章意思相近,但比第一章旗帜越来越漂亮 ,距离浚邑越来越近,车马排场越来越盛。而离目的.地越近,其情越怯。 此诗全用赋体,接受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子仅“彼姝者子”一句,这好像也突出了那位“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性。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西方美人’,亦称圣王,则称贤以姝,亦无所疑。”持“奇特善说”的毛诗说以为“姝者”是卫国好美善的大夫,持“访贤说”的朱熹则以为“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之”指代的是卫大夫。毛诗说以“之”为“贤者乐告以善道”〔《毛诗序》〕的对象,朱熹以“之”为“答其礼意之勤”〔《诗集传》〕的对象。“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彼姝者子”,若取“访贤说”,那“之”必定是指被访的贤人。“何以畀〔予,告〕之”,正是访贤大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知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关于诗中是“四之”“五之”“六之”,《毛传》解为“御四马也”“骖马五辔”“四马六辔”,认为“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是说大夫驾车建旌旄而行。对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服马四辔皆在手,两骖马内辔纳于觖,故四马皆言六辔,经未有言五辔者。”又引孔广森语曰:“四之、五之、六之,不当以辔为解,乃谓聘贤者用马为礼。三章转益,见其多庶。《觐礼》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