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心得体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心得体会 今日在三十一小中听了王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和圆等几何图形面积的教学打下基础。本课着重通过学生剪、拼、摆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育学生积极参加、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 我觉得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进展的课堂,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的课堂,同时对我们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学和高效课堂的建构也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我认为本节课有几大亮点: 一、教学思路清楚,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的制定了教学思路. 这节课以“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发现方法——实践应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楚;突出培育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剪、拼、摆等活动来加深对面积计算的理解,突出重难点的内容。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育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注重体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和趣味性。 由新课开始,多媒体出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案,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算?学生回答之后,老师追问,“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怎样算呢?”引出课题。这样的引入设计,贴近于学生的生活,能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解决问题中真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源于实践而又用于实践,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然后让学生动手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通过剪、拼,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三、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 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一环节时,王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纳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共同操作中,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不同角度思考,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并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老师能制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数方格的环节,围绕“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就初步渗透了“拼”的方法与其在数学上的意义。 总的来说,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既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也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究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