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后感 5 篇 《庄子》想象力丰富,文笔转变多端,类似于《逍遥游》的“鲲鹏云举任逍遥”,《齐物论》的“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天运》的“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这样令人神思飞扬的故事俯拾皆是,目不暇接。阅读《庄子》,犹如在一阵阵仙风道雨中静静倾听先哲圣贤娓娓道出宇宙的神奇和人生真谛。李白因爱好老庄学说,面民为一代诗仙;长孙无忌领悟了庖丁解牛的道理,成为唐代的三朝宰相。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庄子》读后感范文 5 篇,欢迎借鉴参考。 《庄子》读后感范文 5 篇(一) 庄子,美而不自知。甚至也不为人知。能见者少,见而能受者更少。知其美不为人知,难,知其不自知,更难。事实上,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美,而是他不在意自己美不美,更何况别人怎样看他了。 他无所谓语言,言不尽意。但是他也不躲避语言。他不介意写很多字。他不在意。开口也好,不开口也好,传之后世也好,不传也好。由于他没有想要守护的东西。孔孟要守护仁义,墨翟要守护苦难,惠施要守护言辞,管商韩要守护法度。他没有想守护的东西,他所倚仗之物,不需要他的守护。灭亡的是人,不灭亡的是道。 庄子是庶民。有人提出他是贵族,王族,也有人说漆园吏在楚地待遇是很高的。但我说的庶民,是他的看法。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小人物的自嘲。这个世界对他而言只是玩笑。这种庶民感,与道德经对比起来,尤为明显。他像落入凡尘的神仙,虽然是神仙,但终究落在凡尘里。但在哪里又有何分别呢?哪里都是无何有之乡。 他躲避着人,但不躲避天。他自认为天下无敌,但让人怀疑的是,在那个时代,他为什么没有出来挽救?不只是他,李耳也没有出来挽救。答案我已经渐渐明白了。由于世界,不是你想挽救就能挽救的。他或许已经观看了天意,观看了自己的命运。孔丘没有观看,他失败了。谁能保证庄周能比他做得更好呢?庄周是庄周,不是秦始皇。秦始皇也是奋六世之余烈,而不是一蹴而就。他明白自己做不到,也明白孔丘那样的挽救没有意义,与其折磨自己,不如欢快。诸侯授予他爵位,他不接受,是不情愿接受爵位吗?只是这爵位是人给的,不是天给的而已,既然不是天赐,就不行能长期,也不行能随心所欲,更不行能借之挽救世界。他已经观看了将来,所以不接受。庄周比我们想象的要英勇。对他而言,放弃挽救,或许比头破血流更为苦痛。他只是无可奈何,遂不在意。 最终说说他的孤独。 惠施和他争辩:“人怎么能没有感情呢?”庄周利索的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