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800 字左右 回顾新中国成立这七十年间,我们的生活从报纸电视机到互联网的使用,从一座座平房到一栋栋高楼大厦,从仅温饱上的满足到日益追求精神上的充实,下面是学习啦我为你们整理的关于《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800 字左右范文的内容,渴望你们能够宠爱。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一 国庆,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震撼人心的影片。从前夜、相遇到夺冠、回来,到奥运、护航,最终到白昼流星,短短七十余年的时间,新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进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强国。感动之余,我在思 kao 一个问题:什么是现代化国家的标志和?是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政治民主?可是,洋务运动引进了现代化的技术和工业,戊戌变法引入了现代化的政治制度,中国照旧不是现代化国家。 《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电影不仅是从科学家、外交官等社会精英的角度去呈现历史,还从小孩、出租车司机、军人和少数民族等一般人的角度去呈现历史。而我们翻开《史记》、《资治通鉴》、断代史等史书,看到的无一不是王侯将相,鲜有一般人。的确,在近代以前的中国,绝大部分人没有参加国家的运作,心中没有“国家”这个共同体的概念。民国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很多进步人士痛批中国人是一盘散沙、行尸走肉,不仅看到自己同胞受苦受难无动于衷,而且为三元里的英国人和八国联军充当带路党。 当不认同“国家”这个共同体概念时,就不会为了“国家”而努力,就只有眼前的利益,而无国家的大义。这样,人民群众没有分散力,高效的协作没法发生,现代化的国家也就无从说起了。所以说,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是关乎全部人的,同时全部人认同且参加的全阶层想象共同体。国家的意义在于想象共同体! 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可以看出,中国做出的每一项成就,从电动升旗到载人航天,都需要大量精密、冗杂、深度的协作。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化分工协作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分工协作靠的是首领和血缘;在封建社会,分工协作靠的是宗法的人际关系;而在现代社会,分工的规模已然到达非任何一个个人或团体所能支配的程度,这个时候,“国家”的观念是关键。 首先,现代分工是基于契约的,这就需要国家的专制力气为现代化制度、特别是法律背书,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其次,“国家”的概念可以分散人心,能让每一个成员为之拼尽全力,从而激发人们的动力。拿破仑为什么能横扫欧洲?由于法国大革命 shi 法国较早有了民族国家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