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间盘突出症 (thoracic disc herniation) 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仅占所有椎间盘突出 症的 0.25% ~ 0.75% 。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尤 其是磁共振( MRI )检查应用的日益广泛,目前本病的诊断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临床表现较 为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一旦发病,脊髓压迫症状多呈进行性发展,致 残率较高。故诊断一经确立,多需外科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技术本身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和风险。 病因 1. 脊柱损伤或慢性劳损 本病大多是由于脊柱受损伤或慢性劳损所致。创伤因素包括脊 柱的扭转运动或搬重物等,据统计 50% 的胸椎间盘突出症与创伤关系密切。 2. 胸椎退行性改变 退变是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基础。本病也可发生在较年轻的椎间 盘退变不明显的患者,由于明显的外伤致椎间盘破裂、突出而发病。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 高可能与该节段活动度大、间盘退变发生早有关。 分型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取决于突出的节段和部位,分型有助于治疗术式的选择和确定。 根据突出的部位可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外侧型和硬膜内型。中央型突出以脊髓损害症 状为主,而外侧型突出多表现为根性症状,硬膜内型突出罕见。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突出约占 70% 。突出的节段最常见于 T11 、 12 (占 26% ); 75% 的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于 T8 ~ T12 之间, 即以下胸椎的发生率最高。 发病机制 胸椎间盘突出症所至临床症状及体征的产生机制可为血管因素、机械因素或两者兼而有 之。胸段脊髓(特别是 T4 ~ T9 节段)血供薄弱,代偿功能差,尤其是腹侧受压后易发生损伤 产生症状。 临床表现 1. 发病年龄 80% 患者的发病年龄在 40 ~ 60 岁之间,男女性别比例为 1.5 ∶ 1 。 2. 症状 ( 1 )疼痛:是最为常见的首发症状,根据突出的类型和节段,疼痛可为腰痛、胸壁痛 或一侧、两侧下肢痛。咳嗽、打喷嚏或活动增加均可致使疼痛症状加重;休息后上述症状可 减轻。也可发生不典型的根性放射性疼痛,如 T11 、 12 间盘突出可产生腹股沟及睾丸疼痛。 易与髋部及肾疾患相混淆。中胸段胸椎间盘突出症可表现为胸痛或腹痛。 T1 、 2 椎间盘突出 可引起颈痛、上肢痛及 Horner 综合症,也需与颈椎病相鉴别。 ( 2 )感觉障碍:尤其是麻木,也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之一。 ( 3 )肌力减退和括约肌功能障碍也时有发生。 据统计,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