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锋贤【教学意图】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运用资料理解课文、阐释自己观点以及甄别资料的能力很弱。而运用资料不是简单地读资料,是对信息从整体把握到精确提取最终实现有效整合的过程,表达时还要与自己的原有观点进行融合、重构,是一个非常有难度且复杂的过程。本设计主要培育学生运用资料的意识,并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运用、甄别资料的方法。【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感受这首词语言、情感的豪放之美。2.品味字词,赏析语言,并结合资料理解词的深刻内涵。3.学会甄别资料,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重难点】结合资料理解词的深刻内涵,学会甄别、运用资料,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课前准备】搜集相关资料,课前下发给学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结合苏轼 600 字的生平资料,用一句话介绍苏轼。)从你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你们运用资料、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很强。希望大家在本节课能够充分运用手中的资料来解决问题、理解课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走进苏轼的世界。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呢(学生自由发言)苏轼自己对这首词很得意,于是给他的好友鲜于子骏写了封信——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明确:通过这封信让学生了解苏轼词雄壮、豪放的特点,为指导初读课文做准备。二、初读课文指导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口腔打开,做到字正腔圆。②把握节奏,落实重音。三、品读课文,体会苏轼之“狂”(一)品读上阕,分析苏轼的“形狂”1.分析“狂”的内涵提问: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就是——(狂)什么是“狂”呢(出示《古汉语常用字典》对“狂”的解释,让学生选择。)狂:①狂妄,傲慢。②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③发疯。④失去常态,狂乱。过渡:明代屠隆说:“善狂者心狂而形不狂,不善狂者形狂而心不狂。”“形狂”指人的外在表现,即行为举止、衣着装扮等异于常人;而“心狂”则是内在的,指人的思想、感情、理想、理想等与众不同。词的上阕侧重表现“形狂”,下阕侧重表现“心狂”,这首词中出现的是“少年狂”,少年狂其实就是年少轻狂,是不成熟、不稳重的表现。下面我们齐读上阕,看看成熟稳重的“老夫”苏轼有哪些“少年”“轻狂”的表现。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