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中医特色疗法 灸 法 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某穴位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适应症 脑病科口僻(面神经麻痹),中风病口角歪斜、肢体瘫痪者。 二、 操作方法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4、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 、 施 灸中应 及 时 将 艾灰弹入弯盘,防 止 灼 伤 皮肤。 6 、 施 灸完毕,立即将 艾条插入小口 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 录 并 签 名 。 三 、禁 忌 证 1、凡 属 实 热 证 或阴 虚 发 热 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注意事项 1、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耳穴压豆法 一、适应症 失眠、郁证及中风病并发失眠、郁证、呃逆患者。 二、操作方法 1、物品:治疗盘,针盒,皮肤消毒液,棉球,探棒,棉签,镊子,胶布,弯盘。 2、穴位选择: 1)失眠:皮质下、神门、交感。 2)郁证:内关、太冲、神门。 3)呃逆:胃穴、内关。 3、定穴: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皮肤消毒再次核对穴位后,用皮肤消毒液擦拭(其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埋豆:采用王不留行籽,附在选定的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5、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三、禁忌症 耳部炎症、冻伤禁忌应用此法。 四、注意事项 埋豆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拔 罐 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 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 一、适应症 中风后遗症期腰背、肢体疼痛不适者。 二、操作程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