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配电须知我国医院正面临着电力建设的新阶段,在一些地方,医院电力建设普遍滞后于医疗装备和医疗建筑的快速发展。个别医院电力设备老化,超负荷运行,设计理念传统,不能满足当前医疗技术的需要,停电事故、电击事故时有发生,医疗用电安全得不到可靠保证。那么,医院建筑的配电建设应如何和谐发展呢?我国第一代临床医学工程师潘兆岳教授,从上世纪70年代初就投身于医院工程建设,在该领域著作和科研成果颇丰,他认为:医院电力建设核心需注重3个方面:可靠供电、安全配电、节约用电。为满足这三项需求,他向我们详细阐述了医疗建筑配电须知。供电系统,实行3配置医疗建筑特别是大型综合性医院,其门诊、内科、外科和医技科室建筑布局分散,多为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其消防用电负荷(如消防电梯、消火栓泵、应急照明电源等)是一级负荷,其余负荷为三级负荷。可在医院内各主楼建筑设置地下变配电站,应急发电机房宜设在医院主楼特别是外科楼的地下室,靠近低压配电室处。潘兆岳强调:医院供电系统必须实行3配置。*双路供电,是必配医院供电系统必须实行双路供电,即采用两路独立的高压电源(10KV)同时供电,并在最末一级配置自动切换装置。第一路电源作为供电电源,第二路电源作为备用电源。*柴油机发电机组,是备配为防双路供电系统发生意外,应对突发事故,还应备有柴油机发电机组,作为第三路电源——应急电源。如两路市电突然中断,必须在10分钟内启动柴油机发电机组,立即投入使用。医院手术部、信息中心、消防中心纳入三路供电范围,严禁其它用户接入。*EPS、UPS电源,是辅配手术设备、急救设备配置EPS电源,信息设备配置UPS不间断电源。作为第四路电源——辅助电源。用以应对供电线路临时故障,所造成意外局部断电,以保证供电线路冗余和容错能力。(医院供电布局,见图1。)图1医院供电布局图强电建设,抓好4个系统2005年12月15日下午,辽源市中心医院发生大火,最终导致整个医院被烧毁,死亡人数高达40人,94人受伤。据了解,这起事故与医院的电器设施安装以及职工操作有关,但也给医院建筑电力安全配置和设计上敲响警钟。潘兆岳提出医院强电建设要抓好4个系统的建设。他认为:在医院电力配置和布局中,分区配电系统、高压配电监视系统、低压配电监视系统和变压器的监视系统不可少。*分区配电系统医院配电系有自身的要求,它不同功能区域,采用不同的制式供电。如医疗区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TN-S系统),后勤管理区可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TN-C系统),特殊医疗区须采用不接地配电方式(IT系统)。为防止微电击,手术区、血液透析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理疗病房、康复病房等医疗区采用不接地配电方式,手术室内采用等位接地以达到安全供电和节约投资的目的。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对医疗设备的个体不适应症(某一患者不适应某一台设备),与微电击有关。应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区域供电线路要分开敷设以免相互影响。*高压配电监视系统纳入建筑智能化系统,利用智能测控模块监测被测回路上的所有电气参数,包括真空开关状态、故障、手闸位置、接地开关位置、电压(V)、电流(A)、频率(Hz)、功率因数(Φ)、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视在功率(S),有功电能(kW·h)、无功电能(kvar·h)、和视在电能(KVA·h)等。利用智能测控仪表监测变压器的其他重要参数,包括变压器温度、温度报警、变压器风机状态、风机故障报警等。*低压配电监视系统属建筑智能化系统,利用智能测控仪表监测被测回路上的电气参数。包括:开关状态、故障、抽屉位置、电压(V)、电流(A)、频率(Hz)、功率因数(Φ)、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有功电能、无功电能、和视在电能(KVAh)等。有断路器故障报警功能。*变压器监视系统纳入建筑智能化系统,监视变压器的温度、变压器风机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安全用电,从2角度掌控近十年中,许多医院新建、扩建病房大楼、门诊大楼、影像检验大楼等医疗主体建筑。这些建筑突破了“医院建筑高层不宜”的传统观念,多数是高层或多层的现代建筑,规模大,功能全,设施先进。建筑中都配置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医用气体供应系统、医护传呼系统、空调净化系统、语音通信、有线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