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学习笔记参考《陈情表》学习笔记参考 1 读《陈情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懂得了: 世界上没有一条路可以一马平川,没有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 但人生却因 孝 更具有归属感更加真实。 《陈情表》作者李密,面对当朝的高官厚禄,面对自身的安全,他选择了 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李密面对忠孝两难的境况毅然决然尽孝之心让人感怀。 自古以来,人们行事都以 白孝善为先 中国古代各种律法束缚人们,而违反君主的意思是逆君大罪,李密面对杀头之罪也选择侍奉养育自己的祖母。开头先写年幼的孤苦,祖母刘是唯一照顾他并将他养大。他本人也是; 无伯叔,鲜兄弟,晚有儿息,祖母对他的恩情肯定了他坚持以孝结尾。在文章中他深刻的写出了年老的祖母重病在床,使他不能废离。全文的中心是孝,感动君主的也就是中华美德中的孝。 文章后面写到官府的催逼,同时又写了祖母刘的病情又再次加重等,没有做别的解释,一个 孝 字贯穿全文,更体现李密的驰骋孝心。由此让人们联想到李密的 大孝 ,却让千年之后的现代人打了折扣,让某些人感到羞愧,当下社会高速进展,人类文明逐渐走上新的高度,但传统习俗不能落下,孝字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且要你付诸行动。当你向长辈行孝时,不仅宽慰了他们,同时你的形象在旁观者眼中也会高大起来。保持这份态度,你会发现,天空是那么宽广,花儿是那么芬芳,正午的太阳不再那么焦灼。孝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没了孝,就像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我们要时刻谨记新一代人,肩负重任,我们要把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陈情表》学习笔记参考 2 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地推崇的两种品行:出师表之忠,陈情表之孝。 忠之古义与今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孝的定义与理解却大致未改。因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情表无疑是当得起 万表之首 的称号的。 古时许多朝代规定官员要守孝,即双亲...